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过河-卒子

《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4-4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栲栳尖
——安庆遗址旧址系列
第171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栲栳尖。您的支持请给予评论!

    栲栳尖是桐城境内一座高峻挺拔、形似栲栳(笆斗)的山峰,离城约十里地,向西,一座远远看得很秀美的山峰就是。
    去年卒子曾到访栲栳尖。栲栳尖离城不远,在挂车河镇不远的地方,栲栳尖就在朱公村境内。进山后雨雾缭绕,有种置身仙境的感觉。进了栲栳山,转过一个山凹,走到一个埂上,这是八九十年代建起的一个水库。水库边,树立着一个很大的牌子,上面写着“栲栳雄峰”,因栲栳二个字无法输入,只能使用栲栳代替。栲栳尖山脚有一处人畜饮水的水井,据村民说是当年“长毛”(太平军)饮水的水井。
    真正的栲栳尖,要在半山腰上才能看清。漫步在这里如同一幅漫卷云舒的山水画里。这一片灵山秀水,栲栳尖在百年前,曾是太平军的古山寨。我从一排山前爬入这个山尖高峭陡立的背坡,这里山体陡峭,如石柱直插云天。山尖上还看到有一个近代重修的寺庙。要上栲栳尖,需要大约二个小时的时间。
    在山顶间,穿过竹林再往上就是更为陡峭的山路了,山顶是一座重修的法龙庵。据了解,法龙庵始建于宋朝末期,几经坍颓与修复。现庵宇依山势而建,坐北朝南,有大殿二进与寮房、斋堂数间。
    殿东的龙王殿,为近期所建。龙王殿路下的石岩上,有一奇特的岩石景观“狮子口”。是一块岩石缝隙与缝隙上犬牙交错的怪石,构成如同狮子张开大嘴的上唇和门牙。而唇下中高旁低、自上而下平滑下来的石坡,恰似狮子鼓起来的舌头。西舌根部,有一股从石隙中涌出的泉水,清凉甘冽,似是石狮的“舌下腺”。狮子口惟妙惟肖,远处茫茫一片,能够看到远方的嬉子湖。
    栲栳尖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高度约为四百米,能够瞭望方圆数十公里范围内的动态,在这里曾是清军主要据点挂车河镇附近,这样一座矗立的高山,没有比栲栳尖更高的山寨了。
    栲栳尖形似栲栳(笆斗)的美丽山峰,与不久前卒子介绍的八斗岩,其实意思都相近,就是像过去农村使用的笆斗,这个山头远近闻名,故人们习惯把这个座叫成栲栳尖。在栲栳尖西北的悬崖边,有人手书“松风舒云”四字,也许是感觉这里有种世外桃园般感觉吧!
    据了解,清朝咸丰三年(1853)六月,太平军由天京朔长江西征,先后攻占了芜湖、池州、安庆等地。为巩固安庆,翼王石达开命春官正丞相胡以晃率部攻占桐城。
    清朝咸丰三年九月十四日,胡以晃率部自安庆挥师北进,十月十二日攻占桐城西南重镇练潭,驻练潭镇的清军参将松安丢盔弃甲逃遁。十月十四日,胡以晃率太平军抵达桐城县城外,向守城清军发起猛烈攻击,击毙守城清军千余人,终于攻克了素有“铁打桐城”之称的桐城县城。二十八日,太平军继续挥师北进,攻占了北峡关,击毙清户部主事朱麟祺。
    自清朝咸丰三年十月至十一年九月,太平军与清军多次在桐城境内展开大战。此后太平军与清军秦定三、郑魁士部大战于县城东郊乌石岗,一举击败秦、郑二部,获桐城大捷。又清军多隆阿、湘军李续宜部在桐城老林铺、龙河、麻子岭、青草塥、小河沿等地安营扎寨。七月,太平军陈玉成、捻军张乐行部设营于范家岗、老梅树街、庙岗、棋盘岭一线,后移营天林庄、香铺、金神墩、东河口,直抵鸭子湖、横山、练潭一带,双方交战月余,太平军失利后退守桐城县城。次年,在著名的安庆保卫战期间,太平军曾先后五次自桐城发兵增援,县内挂车河流域是增援反增援的激战中心。
    从以上记载来看,挂车河附近的栲栳尖是当年清军与太平军反复激战中心,这座山的战略位置无比重要。在栲栳尖山顶上,有人手书“栲栳尖”,字体浑厚、干劲有力。
    由于清军拼死狙击,太平军五次增援均告失败。太平军陈玉成、杨辅清率部再度退守县城。九月,安庆陷落后,清军遂大举围攻桐城县城,他们凭藉县城西山,居高临下,猛烈攻城。
    太平军经顽强抵抗后,终因寡不敌众而弃城突围,自此离开桐城县境。安庆和桐城两地,太平军在安庆派兵更多,所以清军将目标锁定在了桐城,桐城位于安庆北部,既是安庆的屏障,也可以和安庆相互援助,桐城如果落入清军手中,安庆将失去重要的助力。
    清军将领遂带兵直扑桐城,声势浩大,“清朝帅将大小营寨百有余座,自庐郡(今安徽合肥)三河、舒城、六安、庐江、巢县、无为等处,节节连营,道道严密,困逼桐城”。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8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香茗山茗山禅寺与洞佛庙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71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香茗山茗山禅寺与洞佛庙。您的支持请给予评论!

    香茗山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鸦滩镇麦元乡、和太湖县香茗村以及转桥之间,南起麦元分亩岭,北抵鸦滩褒隐寺水库,东西贯穿太湖香茗村,主峰海拔489米,为太湖县与望江县的分县山岭,也是二县的屏障。属于大别山山脉,有大茗、二茗、三茗等峰,莲花峰形似并蒂莲花,耸秀郁葱,南北逶迤约二十里地。
    香茗山因古代盛产香茶而得名。中峰特出,势若莲花,故称莲花尖。左为小香茗山,右为大香茗山。小香茗曾是西汉梅福筑室炼丹处。望江、太湖县志载:“山上(仰天包)有井,井侧有庙,相传天旱祈雨辄应,明朝庙毁,唯存残碑,字磨灭不可读,仅额镌‘曹公道场’四字可见。”传说这里就是曹老爷得道之处,名曰:“曹公道场”。曹老爷本是龙王三太子的化身,得道后,曾去九华山落脚,金地藏菩萨叫他仍回香茗山为一方生灵造福。
    香茗山,峻峭险要,雄居东南。历代文人吟咏甚多,其中有明朝大学士解缙《香茗山》诗:“山岩殷窦簇朱砂,香茗丛生蓓蕾芽,采药道人何处去,洞云深锁碧桃花。”香茗山座落于望江县鸦滩镇境内,属大别山余脉,地跨望江、太湖、怀宁三县。
    茗山禅寺,原称地藏庙,于九十年末在原地藏庙遗址东侧重建。寺门口有一尊三层宝鼎,大殿门口是两柱上顶的门楼,门楼匾额上镶嵌着四个隶书铜塑大字“茗山禅寺”。殿堂三大开间、石瓦砖木结构,高大巍峨。大殿正中神坛上供奉着释迦牟尼,阿难、迦叶侍立左右。
    神坛东侧是大悲观音,下座白衣观音,西侧是地藏王菩萨,神坛前是弥勒佛。大门西侧背面伫立着面朝如来佛的韦陀菩萨。
    香茗山的人文景观,丰富多彩。有西汉末年南昌尉梅福隐居修道的洞府;有唐代的李白、罗隐,明代的解缙,清翁溥等名人驻足流连的遗址及其咏诵的诗篇,有元朱元璋、刘伯温,明末史可法,清代太平军翼王石达开等兵家鏖战战场和营寨(连塘寨)等。宗教建筑更为繁多,有今天介绍的香茗山的茗山禅寺与道教的洞佛庙等,还流传着丹灶余焰、无尾龙祭母、曹老爷得道、连屯旧戌的优美动人故事。
    香茗山上奇石林立、石洞幽深、药圃天然、茂林修竹、清泉可口,此间品茗尝果,聆听优美传说,心旷神怡,迷而忘返;山下晶莹水库,古塔相伴,荡舟游弋,别有情趣。其中二茗、三茗奇石怪洞著称,如二茗的狼石、牌石、太白石、还有今天卒子介绍的石佛洞、炼丹洞,三茗的凤冠石、姊妹石、铜锣石等,无不维妙维肖。
      梅福炼丹处,梅福炼丹处坐落于小茗山黑洼沟78米高的悬崖绝壁之上,具有“怪石如龙盘古洞,好花挂壁迎神仙之妙。”梅福挂冠归隐筑洞炼丹,仿佛历历在目,不知果真得道成仙否。
    石佛洞天,石佛藏于南山峭壁之上,“天生一个仙人洞”,的确非凡。石林奇观:石林位于小茗山,由于地上水的作用,使地表遭风化剥蚀,山谷中分布为小季节河沟,沟谷底部堆积的为近代风化物,而地表却出现了姿态万千神韵无穷的形象石林。
     洞佛庙,位于香茗山顶端,是自然形成后经人工修饰的洞庙,洞内巧夺天工、怪石嶙峋,洞的两侧有两条深不见底的石洞,当地百姓相传该洞“上通湖广,下通九江”,曾有多人入此洞探险,但都没有走到尽头。寺庙常年香火鼎盛,人们络绎不绝,如将此洞开发,可以满足人们敬佛、探险的需要。
    曹公道场,位置在小茗山出狭英寨北门有一道山梁连接成“丁”字形,人们称它为“仰天螺”,亦名仰天包。传说,明朝福建侯官(闽侯)人,万历进士曹学佺(1574—1647年)号石仓。明朝天启年间,官至广西参议,以撰《野史纪略》,得罪魏忠贤党,被劾削职,家居二十余年。
    后听说闻史可法驻军香茗山,慕名投奔。来到香茗山时,史已督师扬州,城陷殉国。曹遂隐于仰天凸,起茅舍幽居。一年,久旱不雨,曹欲为民消灾,头戴黄荆,身穿道服,焚香跪拜,连日不辍,果雨。人皆乐之,结队上山叩曹,孰料人无踪影,茅舍亦为火焚。众骇之曰:“曹老爷白日飞升耶?”
    狮子吐烟,位于一茗、二茗两座山峰,状如双狮对峙,春末夏初清晨,偶见峰顶冒出阵阵青烟,直冲云端,持续约半个小时许,山民称之为“狮子吐烟”。狮子吐烟后,三至五日内必有雨。
    二茗又叫小香茗山,位于莲花尖东北侧,海拔477米,山虽不高,但独耸于低平的泉塘盆地北缘,相对高度(垂直高度)却很大,且十分陡峭。尤其是近洞佛寺的一段山路,有几处几乎没有坡度,攀登者只能从“之”字形的石经,小心翼翼地爬行而上,在一块用石块砌成几米高的石墙,再填以土石的人造平地上矗立着六柱六角飞檐小亭,似乎是挂在峭壁之上。
    再由此进入二道石门,即洞佛庙。在此感觉云生脚下,雾腾天宇,佛香袅袅,好一个神仙洞府!放眼远山近水,若隐若现,亦虚亦幻,使人飘飘若仙。险者,莫过于大茗赤壁。它位于大茗山巅西北侧,由两方巨型石壁组成,拔地而起,形成垂直而立的大茗“赤壁”。
    “仰观难望其顶,俯视怕望其底。”斧砍刀削一般。飞鸟猿猴也望壁兴叹!传说崖壁藏有朱砂及名贵草药金钗石斛。《太湖县志》载:“大香茗尤为高峻,上有朱砂,险不可取。”常有探险者采之,难得。明朝大学士解缙“山岩殷窦簇朱砂”即指此。
    卒子于近日到访此处,走在盘山的台阶登山。香茗山有很多的映山红,但香茗山的映山红却常常开在山阳一面,而山阴一面几乎没有。

    一座香茗山有这么多的寺庙,香茗寺与洞佛寺只是其中一部分,这些寺庙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其中洞佛庙依着山势,就着石头建造而成,常年香火不绝。

    小香茗山又称二茗山东北部的“将军石”和“烈马披鞍石”。相传,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曾在此安营扎寨。山民们为纪念这位起义军的领袖,便将寨前这块巨石称为“将军石”。你看他身材高大,身穿战袍,盔甲整齐,腰跨指挥刀,威武雄壮,大有点将出兵之势。坐落在二茗东南的“烈马披鞍石”,宛如一匹志在千里的骏马,前足腾郎空,仰天嘶鸣。难怪耕夫有“拔地腾空思沃野,仰天长啸振雄风”之叹!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9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查大屋骑龙庵重修碑记与骑龙寺
——安庆碑刻系列
第171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查大屋骑龙庵重修碑记与骑龙寺。您的支持请给予评论!

    骑龙庵位于潜山市(县级市)黄铺镇桃铺村一片丘陵之间,骑龙庵历史悠久,据记载,骑龙庵始建于明朝中晚期,原有田产和林场。
    民间传说,查大屋的汪公菩萨,原是一位县老爷,这位县老爷常常能够显灵,所以周边村落的百姓常常到此庙烧香求佛,一时间香火旺盛。
    据记载,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太平军攻占潜山邑。太平军所过之处,寸草不生,他们撤退的时候,将寺庙捣毁、烧尽,将僧侣杀死或驱赶,原骑龙庵已不存。
    太平军在潜山桃花铺一带,曾连营数十里,他们结合一部自霍山来潜山天堂(现岳西县天堂镇)与潜山县团练拼战,团练战败。后太平军部将陈宗胜部自湖北蕲州、黄州来潜山水吼岭,团练抵挡不住,太平军占领潜山。同年七月,清军再攻潜山。
    在这些历史中,曾是香火旺盛的骑龙庵被太平军,当地人称长毛烧毁。
    清朝光绪年间,潜山县桃铺乡、太湖县小池镇等几村村民重修骑龙庵,现卒子介绍的骑龙庵碑刻,就是那个时候所立,骑龙庵碑记,所记载内容,多是村民自发捐钱重修庵堂。
    骑龙庵碑刻,分成二个部分,上部分是阳刻“重修骑龙庵碑”六个阳刻大字,下部分是各村民捐钱数额,为阳刻。
    据骑龙庵碑刻记载,“骑龙庵”为清朝所毁,纠首村邑汪桂林为首、本县查森林等村民集合数位香客于清朝光绪十年(1885年)重修“骑龙庵”。
    据了解,纠首是民间自行举办一些活动的组织者,是负责召集、组织和实施的各色人等,具有临时性,特为某项活动而设,人数不拘,一般视活动的规模而定。
    今天,卒子介绍的重修骑龙庵就是由当地纠首汪桂林为首重修筑建庙宇的大型活动。
    “纠首”这个词,老百姓一般叫做“管事的”、“帮忙的”、“攒忙的”。骑龙庵“纠首”是骑龙庵碑刻中的一个很小的字眼,为普及历史文化知识,卒子在此介绍一下“纠首”一词。
    清朝光绪十年,骑龙庵重修后,每月初一、十五来自己潜山周边和太湖周边的香客前来诵经、拜佛,每年七月初四日,抬着汪老爷的坐轿,队伍排列十余里,所到之处有灾必消,求雨必下,至民国初年。
    骑龙庵庙鼎盛时期,有大小房屋数十间,有山场百庙,田产数十亩,资产丰实。每逢庙会大小节目数十种,烧香拜佛信众如云。
    潜山市黄铺镇桃铺村(由原祥圣、桃铺两村合并而成)座落在潜山与太湖两县交界处,是潜山县的西大门,过桃铺就到了太湖县的小池镇,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据《曾文正公全集》记载,“自古平江南之策,必踞上游之势,建瓴而下,乃能成功。”
    清军与太平军、捻军在桃花铺一带与太湖小池驿一带交战多次,后太平军、捻军突围撤走。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捻军将领张宗禹,太平军遗部马融和转战又来潜山。
    曾国藩认为,长毛(泛指太平军)之所以一直在长江占有战略优势,无非得益于天京上游的三座重镇:武昌、九江、安庆。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10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柱山大峡谷下谷
——安庆风景系列
第172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天柱山大峡谷下谷。您的支持请给予评论!


    天柱大峡谷毗邻天柱山主峰景区,位于潜山市(县级市)天柱山镇介于三祖寺与佛光寺景区之间,是天柱山秀丽水景的集中展示,峡谷全长七里,分上谷与下谷,两谷分界处有一收票验票老大爷。

    天柱山又名皖山,位于安徽省安庆市西南部潜山市境内,因其主峰“一柱擎天”而得名。汉武帝南巡时封其为“南岳”,后为隋文帝诏废,故被尊称为“古南岳”。又因春秋时为晥国封地,山名皖山,水名皖水,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
    天柱山大峡谷景区内“峰雄、石奇、洞幽、水秀”,集北山之雄、南山之秀于一身,兼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5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

    天柱山大峡谷下谷地处整个峡谷上下落差的下方,故称下谷。下谷最顶端是一处叫“蟹钳潭”的小水潭,山涧里的溪涧的石壁上的这个小潭,潭边的那块大石上有一只巨大的蟹钳印,那就是蟹钳潭。
    像这样地质结构的水潭,在安庆实在太多,水流从石缝中流过,就有了生动的名字。
    这一地貌特点是石崖陡、水湍急,大小瀑布跌落成群,大瀑布腾空飞落、气势恢宏,小瀑布蜿蜒曲折、婀娜多姿,通天瀑落差百米,堪称华东一绝。
    众多的水潭形状各异、龟蚌相依、妩媚动人;雄狮回首、大佛听涛、猿人戏水等象形怪石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下谷地处天柱群峰的为屏障,近有青山环绕,湖面狭长,神龙见首不见尾,风平浪静时,湖面群峰倒影,微风吹过,波光粼粼,荡舟湖上,恰入仙境;
    雄狮回首位于景区中部,这里被茂盛的植被包裹着、植物品种繁多,满目的苍松翠竹、春有山花点缀、秋有红叶辉映,令人爽心悦目、心旷神怡;
    拾沿河而行,河水崆明澄澈,沿途溪流宗宗,游人可尽情享受亲水的乐趣。
    “天劈苍崖九派通,从来此地驻游龙,飞流悬沫三千尺,灌木连云几万重”。
    山上有片片竹林,傍有清溪,翠竹倒映在溪水之上,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有写道:“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来形容此情此景,也是恰如其分。

    远远就看到了瀑布飞流直下的景象,在整个安庆地区,像这样的瀑布,近观此景,仍然还有有兴奋之感,脚下生风,疾步奔向瀑布。
    迎面看到瀑布旁的指示牌上面写着“游龙瀑”。
    走近瀑布,便觉凉风袭来,瀑布如同游龙般,状似要震破石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近观瀑布又似万马奔腾,声势浩荡。瀑布与石壁的激烈碰撞,那白色巨浪迸碎,产生的水雾扑面而来;
    站立瀑布下,又有阵阵清凉风,虽是酷暑 ,但是瀑布的前面,只觉得清凉无比。
    高山巍峨,瀑布磅礴;也爱烟雨江南,碧波荡漾。看山水又何必舍近求远,徒步大峡谷,同样让你亲近自然。

    经过上亿年的地质运动才形成了这道龙涎瀑。当地村民为感谢九太子舍己救人,每年在农历二月初二日,俗称龙抬头,携带香纸贡品前来朝拜。
    群兽饮水是一处小景点,深谷之中,似有几只怪兽伸长头颈,有的在埋头饮水,有的在抬头观望,形态各异。

    天柱山大峡谷里的奇石峡谷有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叹流水穿石的神奇力量;感叹我们攀越了沿途的悬崖峭壁。

  
    漫步在大峡谷的林荫小道,体味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意境。能够体验“万竿绿竹影参天”的优美意境,一座小山掩映在竹林之中,郁郁葱葱的小山丘,便是龟山。


    传说这是一处绝佳的风水宝地。这里万竿绿竹、郁郁葱葱、太阳出山,缕缕金光射进这浩瀚的竹林,那种秀丽壮观的景致,令人陶醉。


    相传古代某地有一名孝子名叫孟宗,其母卧病不起,很想吃竹笋,当时正值隆冬腊月,孟宗去毛竹林寻找,无笋可挖,他扶竹哭泣,感动了山神,山神在竹根上一指,顷刻地裂三寸,一株鲜黄嫩笋拱出地面。



    孟宗捧笋回家了却母亲心愿。从此以后,毛竹冬季也出笋,,称为冬笋。这就是“孟宗竹”之名的由来,在日本至今仍沿用此名。在我们民间还有一句这样的谚语:“山中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根据竹笋的特征,来形容那些不学无术,不知廉耻之人。


    继续前行,穿越峡谷间翠绿的竹林,“神针眼”挡道,水分两道,奔腾直下“虎掌潭”,潭水悠悠几千年。


    向前行,直下几百级台阶,只见一条玉带穿过山脉,不由得眼前一亮,豁然称奇。“遥看瀑布挂前川”好霸气的“瀑布”。


    “裙衣瀑”春天水流充沛时一定会更像、更美, 飞流倾泻,水雾弥漫下,亿万年前的蕨类植物生生不息。
      
     “裙衣瀑”故名思意就是像裙子一样的瀑布。走到近前,这倾泻而下的瀑布,恰如一条绵延山间的溪龙。


    天柱山大峡谷全长七里,上下落差二百多米,整个峡谷由瀑布、竹海、田园、湖光四大主题组成一幅优美画卷,下谷四季风景各异,峡谷被青山环绕,多有瀑布,恰似仙境。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11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城李鸿章钱庄
——安庆商业系列
第172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孔城李鸿章钱庄。您的支持请给予评论!

    位于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孔城老街的李鸿章钱庄,是典型的徽派商铺式建筑,坐东朝西,面阔三间,前后七进。前面两进相当于现今的营业厅。第一进里有当铺,第二进厅台上摆放有四个瓶子,一个镜子,寓意平平静静、四平八稳。
    两进之间有个小天井,天井大缸里有一对在水草中快乐游弋的红金鱼,这给古朴庄重的钱庄带来一丝新鲜活泼。
    三四两进相当于现今的总经理与中层管理人员办公室,有信房、账房、掌柜房等,信房管人事,账房负责银钱出纳……机构一应俱全,分工明确。
  李鸿章钱庄金库设置巧妙,表面上它设在第四进的一间厚墙壁房子里,门外有专人看守,实际上不是如此。某年钱庄东边桐梓山的土匪买通了“金库”守卫,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欲实行里应外合,盗取钱庄银钞。
    守卫打开库门,翻遍库房,一无所获,非常郁闷:自己明明看到钱钞运进去的,怎么不见了呢,莫非有地下室?他们在地上翻弄也一无所获。大隐隐于市,其实金库设在隔壁一间废弃的仓库里,有机关相通。
  李鸿章钱庄后三进相对封闭,内部为回廊式木制建筑,状似福建的土楼,只不过土楼为圆形,它是长方形。中有大小两个天井,其中大天井能摆十几桌酒席,由此可见空间之广阔。
    天井上承接天光,下连接地气,人住在里面通透、舒适。下雨的时候,雨水从天井四边的房檐上流下,比喻四季来财,肥水不流外人田。

  后三进有一个很洋气的名字,叫“小姐楼”,它是李鸿章家夫人小姐丫环们居住的地方。同时它还有一个很气派的名字,叫“跑马楼”,即后三进二层阁楼回廊通畅宽阔,可以跑马,由此可见李鸿章钱庄规模的宏大与气派。
  钱庄东边五百米有孔城河,河通过菜子湖与长江相连,是老街货物吞吐之咽喉,也是夫人小姐们魂梦之所系。小姐楼最东向的房屋略向孔城河方向倾斜,意为钱庄兴旺,招财进宝。
  李鸿章钱庄往痘神庵方向的中间地带,有英国人开办的“亚细亚煤油栈”,东北方向50米处,有美国人开办的“美孚油站”。如此一来,孔城老街货币种类就多起来,兑换就成了问题。
  李鸿章大老婆周氏为古桐城人,孔城水运发达,因而李鸿章在孔城拥有房产,后来这处房产就划到周氏名下,由嗣子李经方(出使日本大臣)保管。
    李经方于清朝光绪十八年(1892年)回国返乡之际,在孔城老街开建钱庄,取名“李鸿章钱庄”,从事货币兑换、存储及典当业务,生意十分红火。
    钱庄对内部客商开放的一个“内部会馆”,与整个钱庄一体的。从布局上看,整个钱庄分为三部分,最前面迎街的是钱庄的门面,中间是一座幽静的后花园,穿过后花园,就是这间大屋。大屋分为上下两层,一楼围绕四周,立了三十五根木柱;二楼有几十个房间。
    据了解,晚清重臣李鸿章名震中外,据美国学者K.E.福尔索姆在他的《朋友·客人·同事:晚清的幕府制度》一书中有关章节中写道:“谣言盛传,说李鸿章的财富不可胜计,据说在他死时其财产约四千万到五亿两白银。”另据了解,其中有李鸿章位于上海,安徽合肥、桐城、巢县、肥东,江苏扬州、江宁(南京)等地不动产大致分配和处理情况。这基本上反映了李鸿章不动产情况,它们均在安徽和江苏。
    分布在安庆地区的主要有:桐城金神墩泰清典屋一所,又义津桥光裕分典屋一所。永为公宅。金神墩西街地基租合共一处、当浮房租一处、田租三百四十担。归三房经钰执业。金神墩泰清典股本足钱三千串正;金神墩市房两所、田租三百四十一担。归四房李经良执业。
    桐城汤家沟长裕典本足钱五万串正,典屋一所;
    桐城县内左、都、朱三姓出业地基一块;
    金神墩市房三所、田租三百四十担。均归大房国模、国楷侍母执业。金神墩市房二所、田租四百六十五担。归二房经邦执业。
    桐城练潭光裕义典本足钱三万二千串正,当张姓典屋一所;
    孔镇市房六所、田租九百六十一担;孔城市房四所、田租九百六十七担;桐城孔城镇光裕典本足钱五万七千串正,典屋一所;孔城镇市房三所、田租九百六十担;孔镇市房八所,田租九百十四担;孔镇仓房亦归各房屯稻。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12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公静仁德政“去思碑”
——安庆近代革命系列
第172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安徽省长许公静仁德政“去思碑”。您的支持请给予评论!

    在安庆市老博物馆内,有一通石碑《安徽省长许公静仁德政去思碑》。碑首为方首,碑座长方形;通高约约一米六,宽半米,厚三十公分。汉白玉质地,“碑侧” “碑阴” 无文字;“碑阳”有界线,界款约三公分。
    碑首为阴刻正楷小字“安徽省长许公静仁德政”,每个字约有半小盒香烟大小,严谨而气度外溢,雄浑兼具通透,阔达内蕴舒缓; 碑正中勾线阳刻“去思碑”三个大字,下为立碑人步马军乐等队字样。
    原碑身可能有顶部即“碑额”、或“碑首”,可有龟趺的碑座。现残缺,为什么安庆有这样一块汉白玉的去思碑呢?去思碑大致是某位官员在任上时,做过许多好人好事,泽被一方人民,到他卸任离开之后,人民犹自怀念着他,于是树了一方石碑,刻上该官员在任时所做的仁政善举,且立于通衢闹市的醒目之处,让人们每经过此处时一眼就能看见,就油然而起景慕怀念之情。
    原来,这块去思碑是为了纪念许世英在安庆期间的德政善举而雕刻的石碑,同时也是为纪念这位主政安徽军民事务的省长德政碑刻。
    许世英(1873年—1964年10月13日),字静仁,号俊人,安徽省至德县(今东至县)人。十九岁中秀才,清朝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以拨贡生选送京师参加廷试,得一等,以七品京官分发刑部主事,从此跻身官场,历经晚清、北洋、民国三个时期,宦海浮游六十余年,成为中国近代政坛上一位著名历史人物,曾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
    近代安徽,涌现出李鸿章、曾国藩、段琪瑞、陈独秀、张治中、冯玉祥等重要人物,许世英同样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在民国十年至十二年(1921年10月至1923年2月)担任安徽省第七届省长,主政期间,做出大量的功绩。
    支持全省各界人士反对第三届省议会贿选的斗争。执行裁兵的重大决策,共裁新安武军二十八营。亲拟禁烟通令,严禁贩运红白丸(吗啡、海洛因),要求全省六十县知事和禁烟委员“破除情面,认真查铲,五日一报,一经查实,定即分别撤惩不贷”。
    关注教育,将法专发展成为安徽政法学堂,并选送了一批学生诸如史尚宽、方希孔、陈访先、杨宪功、张果为、汤志先、高语罕、章伯钧等出国留学,后来这些人都成了著名人士。
    倡办实业,关注民生,造福桑梓。办理急赈发放银元四十余万元,拟办安徽银行,并修成了安徽第一条公路(即安庆—怀宁公路)。
    提倡勤政爱民,清廉为民,给全省三道尹、六十县知事发出训令,整顿吏治。在取得上述政绩的过程中,许世英举步维艰,几度遇阻,尝尽了甜酸苦辣。
    许世英主政安徽期间,住在安庆许家大院(卒子前期已经介绍,现该建筑已不存),有两件至今令世人传美谈之事:一是敬谢为其母祝寿之事,他在启事中云:“……世英服务桑梓又无寸效,民生憔悴,何敢言寿,务婉谢亲友,勿为称觞之举。家严家慈寿感慨不举行……。”
    据许省长《许世英》一书记载,他给全省三道尹、六十县知事的临别忠告,他在训令中写道:“知事为亲民之官,与民亲者,民情必不疏,与民近者,民心必不远。……本省长更有郑重告诫者,各知事欲使吾身常在乡野,必先使本公署内所用之职员与审员悉能洁己奉公、忠于职守,然后心安而事举。”寥寥数语,道出了选福桑梓之心。
    民国十一年(1922年)二月,华盛顿会议,提倡各国裁兵,也要求中华民国裁兵。七月初各省区自治联合会发出通电,发表“废督裁兵”的主张,废督裁兵成了皖省的舆论中心。当时安徽的军队为倪嗣冲和张勋的遗产,全省成了倪嗣冲旧式巡防营的天下。倪嗣中被袁世凯封为安武将军后,该部亦改称安武军;张勋定武军的徐州镇守使所部,亦驻守在皖北境地。新委武军有四十营(每营号称万人),旧安武军共五个混成旅。军费支出巨大,而当时皖省贫瘠,灾歉之余,许世英认为皖省的财政因支付军费过巨,以至百业不振,他建议先将新军的军费全部由中央承担,并归中央主持裁撤;旧军的裁撤,则照国务院规定办理。
    安徽的废督裁兵运动,得到了省内外各界人士的全力支持,经多方努力,之后北京政府宣布:“裁撤安徽督军一缺,调任张文生为定威将军,特派马联甲督理安徽军务善后事宜。”并决定全部裁撤新安武军,核减旧安武军,特派专员督察裁兵事宜。许世英乘马联甲立足未稳,则奉北京政府之令,决定第一期裁兵共裁新安军二十八营,筹三十万元,其余十二营,准备第二期裁撤。

    1923年新春,黎元洪令马联甲陆军上将衔,并发艳电令“安徽省长许世英著仍留原任”。并不断对许施加压力。在当时的情势下,文官是斗不过武官的,恰逢这时黎元洪授命汪大燮组阁,汪邀许世英为司法总长,许发出启事,准备去职。1923年2月2日,黎元洪准予免去许世英安徽省长之职,任命其为航空署督办。翌日即令阮忠植护理省长,并任命吕调元为安徽省长。
     许世英离开安徽时,安庆百姓为纪念许公在皖期的德政功绩,特由步马军乐等队赠送“去思碑”,来表彰许世英在皖期间的德政功绩。这块碑现保存在安庆市原博物馆内。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15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千竹畈程家老屋
——安庆古宅系列、程云鹏故居
第172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千竹畈程家老屋。您的支持请给予评论!

   千竹畈程家老屋位于安庆市岳西县店前镇原杏花村(今河西村)千竹坪境内。岳西县店前镇杏花村(现为河西村)是元代状元黄信一的故乡,人人皆知。经过了解,这个状元并非真状元,而仅为安庆地区虚名状元之一。


   但值得一提的是,店前这块水土在数百年期间,仅清朝同治年间,杏花村千竹坪人就有程云鹏考取进士,他在家乡建造了进士及第,他历任永宁、上饶、湖口、峡江、兴国五县知县,后授朝议大夫,成为继黄信一后的又一名士。
   进士程云鹏为官二十三年,清正廉明,深受人民爱戴和上司赏识,在江西兴国为官时,兴国人民感其恩德,以万名百姓签名的“万民伞”相赠。在湖口任知县时,两江总督彭玉麟微服私访,对云鹏的清廉大为赞赏,书“寿”字匾额一幅相赠,以示褒奖。

   据传,程云鹏四岁能朗诵诗书,十岁能吟诗作文,少即神气秀爽,卓尔不群。他虽不善言辞,但行动举止稳重胜于大人。有一年,春节家乡戏灯,灯会需要一班孩童扮演故事中的人物演戏,大家都选到程云鹏。他推辞道:“我是读书之人,将来是做大事的人,岂能做儿戏之事。”当时大家都感到十分惊奇,小小的年纪,就有这样高的志向,将来肯定会大有出息。

   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程云鹏上京会试,中第一百八十三名贡生,殿试第三甲,赐同进士及第,并以知县录用,指分江西永宁知县。永宁县十分贫瘠,匪盗横行,民不聊生。
   程云鹏到任后,极力推行保甲法,无论是城市乡村,都按户刊刷门牌。不时地派人巡查,以绝匪患。他说:“一个地方得不到安宁,不是百姓的问题,而是管理不善所至。”除极力安抚百姓,公平处事外,程云鹏任中三年还办了兴修水利、大振文风、修编县志三件大事。自此百姓和谐相处,安居乐业。
   清朝光绪四年(1878年),程云鹏任江西上饶知县。当年五月,江西广信地区暴雨成灾。信江水势陡涨,上饶四乡都被江水淹没。程云鹏连日踏戡,边上报灾情并开仓赈灾,又发动捐银施粥,雇舟救济。在上饶县,程云鹏行善政,亲民意,树文风,除积弊。离任之日,百姓攀辕泣送,如失严父慈母。
   上饶任满,程云鹏到省城述职,按例应补江西广丰县。广丰县土地肥沃,民风淳朴,为富饶之地。省中丞门下托话给程云鹏:“贿吾千金,可得广丰县缺”。程云鹏最恨此举,立即回话:“我读圣贤之书,贵在不徇私,靠贿赂而得补好缺,这是不义之举,又何以为廉吏呢?”后广丰肥缺补他人,而程云鹏补赣州府兴国贫困县缺,未到任又改调任九江府湖口县知县。
   光绪十一年(1885年)夏,程云鹏复任兴国知县。兴国与广东、福建相连,地方大姓都是强豪恶霸,居民常常因语言不和挺戈矛聚,党徒相互争斗,历任县官被曾被闹得狼狈不堪。程云鹏认为:“小民格斗,其原因是每一件事官家不迅速处理,双方没得到公平所致”。
   程云鹏一改以仁德孝义治县作法,在兴国严格管理,严申禁令,如有触犯者则严惩不贷。在兴国施政三年,各处纷争顿息,和睦相处,到处呈现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虽然如此,程云鹏叹曰:“宦海风波太深,不可久恋,趁目前比较得意的时候,辞官回家是我最大的幸运,如不早走,再遇到棘手的事,想走也走不成了”。于是决意收拾行囊退休回乡。
   动身之日,当地百姓泣送不绝,并以留有万人签名的“万民伞”相赠。许多人都感慨地说,我们过上河清海晏的好生活,全赖程公之力,我们以后那还能遇上如此好官呢?”
   程云鹏不仅为官清明,且义气为先,最重族谊,在江西任上时,宗族戚友来往求助的人,络绎不绝,程云鹏总是慷慨解囊,勉力资助。在江西上饶时,同乡蒋荫庭向程云鹏借五佰两纹银,随即蒋荫庭死去,程云鹏烧掉借约像无此事一样。
   清朝咸丰年间,程云鹏在家乡设馆课徒时,家乡闹灾荒,骑龙庵有一僧人偷庵中米出卖,有人对程云鹏说:“此米属偷窃得来,可以杀价”。程云鹏宁可家人挨饿,也不愿买他的米。他在兴国县任上幕友王文舫曾经说,“都说程公性格古怪,难以共事,我今天才知道他如此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传言不信”。
   清朝光绪十五年(1889年)仲春,程云鹏告老还乡,荣归故里,他在家乡杏花村千竹坪建起“馀庆堂”,悬八府巡按彭玉璘所赠手书“寿”字中堂于堂上。东临店前河观浩荡碧波养性,北倚千竹坪赏青葱翠竹怡情。
   程云鹏虽年近耄耋,但仍手不释卷,讨论经儒,修编族谱。闲暇之时,便与同学故人把酒言欢,或吟诗结社,扶持善类,奖励后生,深受乡亲友邻敬仰。
   程云鹏故居,也就是今天卒子介绍的程家老屋,位于千竹坪一片平畈之间,坐落于店前镇河西村千竹组,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据传是程云鹏回乡后亲自参与设计建造,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背倚山冈,面对大河。程家老屋占地面积约一千二百平方米,建筑面积近五百五平方米。
   建筑风格一如程氏其人,毫无富丽堂皇之态,唯有古朴大气之风。只是历经百年风雨,曾留下了许多题匾等文物如今荡然无存,不知踪影。
   所幸,程云鹏的书房、卧室保存完好,一如从前。走进程家老屋,参观游览程云鹏昔日的朴素故居,聆听程氏后人讲述的历史故事,你一定会为这位清代官员的清廉节操、坚毅品格、完美德行赞叹不已。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15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氏先莹与一介石刻
——安庆古墓与石刻系列
第172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龙氏先莹与一介石刻。您的支持请给予评论!

    小龙山村地处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的西南边。这里,背倚层澜叠崎的龙山山脉,西临碧波荡漾的菜子湖。

    安庆巨石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座落在小龙山村境内。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自古就有“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之美誉。
    如今这里风光优美,气候宜人,民风纯朴。小龙山村占地近二十二平方公里,不久前,卒子曾到访这里,一条长长的山岗之间,有一处名为“镜子石”的凹地。
    这片凹地,有数亩地,前后左右均被山岭包裹起来,再通过一条山脊能够通到龙泉寺。在一片石头群下方,卒子无意间发现一棺古墓。古墓为山间的花岗岩碎石叠加垒砌而成。
    这是一棺龙氏先人的墓莹,距今至少已有数百年之久。墓碑为花岗岩制成,未进行精加工,上面阴刻“龙氏先莹”,未落款,没有刻时间。
    龙氏,又称龙姓,是华夏大地古老的姓氏,春秋时有龙子,战国时有魏国大将军龙贾,发祥于河南山东间地。
     据了解,龙姓主要出自姬姓,源自御龙氏、舜臣纳言龙(纳言为官名),《姓纂》及广韵等书均有记载。也有说出自子姓。商朝出土文物有商子龙鼎。后代称龙氏。

    另据了解,龙姓出自嬴姓,以国为氏。周朝出土文物有龙伯戟(伯爵),樊夫人龙嬴墓葬等。至春秋时期国尚存,后代称龙氏。见于传说。太皞伏羲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见于《左传·昭公十七年》。上古大人国有龙伯国,见于《列子·汤问》。甲骨文记载商有龙侯,《山海经》载“又东北二百里,曰龙侯之山东“。西汉初在山东设有龙侯国。
     龙氏先莹自到安庆地区以后,繁衍生息,后裔在罗岭镇一带,现存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小龙山村的四个状元石鼓(卒子此前已经介绍过)。这四个石鼓一字排开。每个石鼓直径约一米二,高半米余,中间留有直径约三十公分的圆洞孔,由青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重约半吨。在每个石鼓的周围,分别雕刻着二龙戏珠图案。
     在龙氏先莹下方不足五十米,有一块巨石,巨石上刻有“一介”石刻。
    “一介”石刻,刻于解放以后的六十年代前后,为附近百姓分山之界。
     安庆大龙山、小龙山周边与山上,有着数百计的山界、田界,为有效区分邻里之间的界线,有了在石头上刻界的传统,此前卒子已经介绍过很多。
     据了解,清朝嘉庆年间的状元龙汝言就是龙氏后裔。龙汝言,字子嘉,安徽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小龙山村人,清朝嘉庆十九年(一八一四)状元。
     在给清朝嘉庆皇帝编校《高宗实录》时,未能尽心尽责,将高宗纯皇帝的“纯”字误写成“绝”字未能校对出来。从而受到严厉处罚。因为他才智平平,一生没有多大的政绩!龙汝言的书法作品不多。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16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广村杨氏宗祠
——安庆祠堂系列
第172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卒子在叙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观众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广村杨氏宗祠。

    广村杨氏,奉祖上为贵一公,贵一公与同期迁徙的兄弟三人的祖先为伯侨受姓杨氏,传至贵德明,共七十七世,二千三百余年。
    据史料记载,和老谱测算,杨氏先祖大约在公元五百四十年前后(南北朝时期)由于“五胡乱华”相互混战一百多年,北方各族人民被迫爆发起义,长期居在中原人民为了逃难谋生,纷纷迁徒长江两岸。
    安庆广村的杨氏的祖先,是集聚在江西鄱阳、南昌、豫章等县定居下来的杨氏,繁衍生息,历经隋朝、唐朝、南北宋朝、元朝等四朝达三十多世。八百来年,形成杨氏各支派。
    元朝末年(一三五一年)刘福通领导红巾军起义,经过十多年战斗,朱元璋后建立明朝。洪武四年(一三七二年)明朝庭为了充实因战乱逃亡和死于非命的这一地区,人烟稀少,田地荒芜,而下招移民。
    杨德明的两个儿子贵一公、贵三公与其堂兄富二公之子贵二公,富三公之子贵四公兄弟四人迁徙或逃难来到皖城(安庆)一带,定居下来。
    这样,杨氏的贵一公,居怀邑的冯村(今月山镇广村村),也就是今天卒子介绍的杨氏宗祠一支。
    杨氏的贵二公,居皖城(安庆,待考);贵二公一支,下文详细说明。
    贵三公居潜邑(今潜山西堡),今潜山市龙潭乡万涧村(卒子之前已经介绍)。
    贵四公居桐邑(今桐城大关)。
    总体来说,安庆的杨氏一族,长达七百多年的兴衰史,也是一部安庆的移民史。座落于安庆市怀宁县月山镇的杨氏宗祠,在文革中破坏严重,后倒塌。近年来,在家族的努力下,已经重建,规模宏大,见证了杨氏族人的辉煌家族史。
    杨氏宗祠,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原建筑有三座三进,占地约二千平方米。现建筑要略小于原建筑。现建筑为二千年后于原址重建的宗祠。
    杨氏宗祠新祠为三进祠堂,从祠前月形潭到祠堂最尾边约有一百米。祠堂里的砖雕、石雕、长供台石雕、八角石亭盖石雕均堪称安庆地区石雕技艺精湛。
    房梁旁边的墙壁上挂着后裔送的“家族兴盛”匾额,“祖训家风”画卷,以及“四知堂”堂号。
    安庆地区,杨氏人才辈出,从事各行各业的人才脱颖而出。
    据《安庆家谱网》记载,安庆天台里杨氏,因其家族世居皖城“天台里”,也是本文所称的皖城贵二公一支。天台里曾是明末状元刘若宰家族宅第所在,今赵朴初故居“世太史第”原为杨氏房产。
    杨氏祖先蒙古人“宛者不花”,明初自荆楚以军功封于怀宁(安庆卫镇守使),世袭武德将军,后代改姓杨氏。传十世到杨汝穀(其墓卒子之前已经介绍),为清朝康熙三十九年进士,其子孙也多有功名仕进。
    此后,后裔至十五世杨秉璋,中清朝咸丰六年进士(与翁同龢同科)。十八世杨石先,南开大学资深校长,中科院第一批院士;杨继曾,曾任兵工署署长,后任台湾经济部长。
   
     广村的杨家宗祠,据推测始建于清朝康乾时期,此后又几次重修。距今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已经有相当久的文化沉淀,杨家宗祠从整体上看,做工精细,具有中华文化的精髓。
     现重修后的杨家宗祠,由祠前月潭、大门、过厅、正厅组成,呈长方形。这种建筑在如今也算相当精美,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占地约五百多平方米。
[size=0.83em]59.jpg (388.9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1 分钟前 上传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17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紫山古松树
——安庆古树名木系列
第172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卒子在叙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观众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金紫山古松树。

     金紫山位于安庆市潜山市(县级市)官庄镇境内,在大别山之中,金紫山与天柱山风景各异。
     金紫山又称猪头尖,山顶都呈金字塔形,春夏秋冬皆有云雾缭绕,是安庆的潜山与六安的舒城之间龙脉风水发源地。
   
    千百年来,金紫山顶有佛光,远眺金紫山,只见金顶佛光四射,金光灿灿,祥云飞度,山川生辉。
   
    步行金紫山多少有些艰辛。山路陡峭崎岖,山泉淙淙流淌,幽深的山林显现出华美的意境来。金紫山的路途曲折而又漫长。“海阔天作岸,山高人为峰”,金紫山峰与天柱山山峰遥遥相望、云海翻腾、苍山似海、如此殊景、美不胜收!
    金紫山位于潜山县官庄镇北部的,是省级森林公园,因古有金紫世家而得名。
    金紫山,海拔1539米,是潜山县的最高峰,比天柱山还高几十米。金紫山公园是以潜山县国有驼岭林场为依托,分为香山、双峰、平阳河三个区,总面积40.73平方公里。
    金紫山顶峰突起,挺拔险峻,整个山形有逼人的雄伟气势。金紫山的松树主要是黄山松。金紫山还有为数不少的“孔雀松”,有些孔雀松已经在山间成长了数百年。
    孔雀松拖在尾后的长长的羽毛般的树枝都挺直起来,围成一个圆圈,像一把五颜六色的大花伞,又像一块圆形的彩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观赏。
    万佛松生成在金紫山顶部的一块巨石的石缝间,目测已经数百年,虽然这棵松树不是很粗壮,却深扎石缝,汲取水份。
    金紫山有良好的森林生态条件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秀丽的季相风景线,春天,花的海洋;夏天,绿茵如毯;秋天,层林尽染;冬天,银装素裹。天设地造的山林美景,体现了大自然的色彩和神韵,清新的空气,甘甜的泉水,怡人的气候,成为人们休闲度假、避暑疗养的理想场所。
    金紫山属大别山山脉向东南延伸的山地,峰峦叠嶂,群山苍莽,主峰猪头尖海拔高1539米,为潜山第一高峰,挺拔险峻,卒子今天介绍的松树只是山间植被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金紫山还有白鹤洞、狮子眼、白龙井、王河沟,三峰并立、中天一柱直接云霄,顶峰有数尺高的石香炉,雨后登顶,可俯视长江日出,夕阳映照,云海漂缈,紫气氤氲。
    金紫山的松树,属常绿阔叶混交林类型,原生植被种类多,主峰猪头尖一带分布黄山松、马尾松等有些已经树龄达上百年,是安庆古树保护比较好的地方之一。
[size=0.83em]169.jpg (210.2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1 分钟前 上传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4-4-28 00:46 , Processed in 0.82645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