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过河-卒子

《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4-18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山寨西寨门与西段古寨墙
——安庆旧址遗址系列
第172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卒子在叙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观众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明山寨西寨门与西段古寨墙。特别鸣谢岳西县刘氏宗亲会刘盛雨、岳西县刘氏天禄堂刘良火提供帮助!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青天乡地处大别山东段主分水岭北坡,岳西县西北边陲。这里东部与本县的黄尾镇、头陀镇、石关乡毗连;南部与温泉镇、来榜镇、和平乡交界;西部和包家乡相邻,北部与霍山县接壤。
    民国初期以前,这里属于三县交界地带,与霍山县、舒城县交界,地势复杂,易守难攻,是非常有利的军事屏障。
    明山寨地处大别山山脉天鹅尖山系的北坡,这一带有高、中、低山及河谷地貌,明山寨恰处在整个大别山第一高峰天鹅尖下方一个独立山头间,天鹅尖海拔1755米。
    明山寨平均海拔1300米至1600米左右。属淮河流域淠河水系之淠河的第二条支干流发源地。明山寨境内前后有二条主要河流,明山河等,另一条河流为青天河,全长约二十余公里。有了地势上的优势,加上充沛的水源,这里自古就成为匪人、强人出没的地方。

    明山寨真正形成山寨,应推算到明清时期。这里目前仍属“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旅游景区,亟待开发。明山寨是卒子实地到访安庆地区军事旧址遗址较为完整的防御体系之一,至今仍保存着瞭望孔与射击孔等难得一见的军事遗存。
    明山寨位于岳西县青天乡的西北部,距青天乡约二十里,面积约二十平方公里,海拔1648米,与霍山县的白马尖遥遥相望。
    明山寨建于元末明初,原来叫佘家寨。关于明山寨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元朝末期,当时的土人为为避鞑子外族(元朝军队)的压迫而扎寨进行抵御。另一种说法是元朝末年,一位姓佘的原住民为了推翻当时的统治者,就占山为王聚众造反,当上了寨主,所以得名佘家寨。
    明山寨后来由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攻破了此寨,将佘寨主歼灭,此处便成为明朝的一统江山,这寨也就改叫了明山寨。
    传说,朱元璋攻打此寨,见此寨三面都是悬崖峭壁,一条小溪从山间流过,成型一个瀑布,瀑布高达一百多米高,分三个层次,一年四季水长流,这里易守难攻,要想攻打此寨,强攻伤亡太大,后来或是采用了智取,被攻打后的山寨此后就也就了明山寨了。
    明山寨有一个传说,从前有一妇女,上山打猪草时发现一个石洞有稻子,她就用背箩装了一背箩,眼看稻子还在向外流淌,好心的妇女,就随手捡起一个石板,将石洞口堵住,就将一背箩稻子送回家,心里想再来搬第二次,可是再来时怎么也找不到了这个地方……原来明山寨大仓是个神仓,那里的粮食特别多啊,可以让天下的人吃三天。
    明山寨,现仍保存着清朝完整的东寨门(后期卒子再介绍)与本文介绍的西寨门以及部分城墙都还保存较好。从明山寨寨脚向山上看,一侧是小寨(也就是瞭望哨),另一侧是大寨,山头的山形如同罗汉肚凸,这里三处都是百米高的悬崖峭壁。
    明山寨是岳西县(古称潜山县、部分地区是霍山县与舒城县、太湖县)三县境交界的群山间的一座山,海拔较高,但名气不大,但却是鄂、皖在大别山区和南部长江冲积区之间的天然分界线,也是长江北岸一个重要的军事战略屏障。
    明山寨形成为元末明初时期,形成完整军事体系于晚清的太平军战乱时期。据卒子观察,明山寨应是太平军占领安庆后,在安庆以太湖为据点的第四层扇形防御体系中的一层。

    明山寨后山就是大别山著名的天鹅尖(又叫天河尖),这里有很多有意思的地名“仙人塘”、响板石、小仓、大仓、猪嘴岩下的黑熊洞、阎王尖中的迷人谷,还有野猪岩、猴子石;老鹰崖瀑布。西寨门一带最突出的是雷劈石、点将台、野猪凼……等等许多“藏在深闺人未知”的幽雅景致举不胜举。
    明山寨海拔1648米,区域面积15平方公里,山上崇山峻岭,峰峦叠翠,溪水潺潺,云雾缭绕,自然景观美不胜收,令人神往。明山寨主峰就突兀的屹立在群山之中。
    明山寨东、西两面的寨门和石头墙完整无损,寨门上方的炮眼和寨墙上的嘹望哨依旧如故,上方小孔为瞭望孔,下方大孔为射击孔,在冷热兵器交织的时期,太平军或其它军队利用射击孔给予还击。
    明山寨景区内,树形优美,山峰奇特,怪石林立,云雾缭绕,古老的寨墙清晰可见。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19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脊岗古茔
——安庆古墓系列
第172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卒子在叙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观众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龙脊岗古茔。特别鸣谢宿松县地方文史专家吴汉亮老先生提供帮助!

    柳坪乡邱山村,地处安庆市宿松县与湖北省的黄梅县、蕲春县两省三县的交界处,是整个宿松县海拔最高的村。
    古时,邱山有着二千多年的历史。地处我县与湖北的黄梅、蕲春两省三县的交界处,邱山是雷水源头、吴楚相依。远朔历史上,这里曾是氏族侯国,有着悠久的早期文明。
  邱山地处四面环山之地,东有高家山(高山寨)、南有大地埂(叫雨尖),西有九山寨、北有燕子崖。邱山境内有五百余亩平畈,其北又有“二龙戏珠”,其南又有“九龙盘顶”,整个地形像一朵莲花。
  邱山地处一个田畈间前有船石河,故有“船装排接”之说。这里是古曹宰相和邱知府的故里,至今还保留着曹氏坟山和邱屋垅的遗迹。
  据了解,自曹邱二姓先后迁出后,吴氏迁入,他们迁入这条山脉,这条山脉自高山北高南低,连绵起伏八十余里至宿松城西河西山,昂首龙湖,这条山脊向邱山延伸之地又称龙脊岗。
  三国时,邱山地处西边属楚,东边属吴、楚汉相争,经常战乱不堪,这里便成为重要的军事要塞。
    传说,北宋末年,曾有鞑靼兵(邑人称鞑子)盘踞于此,并在山间的山寨前放牧战马,故后人把鞑子据寨牧马的寨前山地叫“放马场”,现山寨仅只存平坦寨基和基石的遗迹。
    元朝的鞑靼军,在邱山盘居多年,龙脊岗古茔无据可考,据吴汉亮老先生介绍,这地方原是鞑靼埋葬他们的军士的山岗,他们立标为界,之后他们退去时留下这些坟冢。
     卒子实地考察之后,见古龙脊岗茔呈长条形排列,长约十多米,宽约一米余。立有当地石料刻碑一座,据猜测,这块石碑为邱山百姓在明朝或清朝什么时期所立,此墓疑为鞑靼军先人墓。
   
     邱山一带峰高势险,峡谷幽深,地形复杂,可谓是山上山,山中山,云中山。传说早在商周之前,在众多的诸侯国氏族之间的相互挥戈争霸和掠夺中,就设有用作军事目的营寨,时有时废,屡易其主。在动乱灾荒之年。更有强盗、土匪出没,占山为王。
  历史上在鄂东的罗田、浠水、蕲春、广济、黄梅等县和连接皖西南的宿松、太湖等大别山南端地区向为多种教派的策源地和活动中心,源远流长,他们不满现状,大多打着宗教旗号,揭竿起义。
  邱山历史悠久,古时这一带有四多,即土匪强盗多、义民造反多、宗教活动多、历朝战乱多。如今的邱山,已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天然氧吧、生态家园,来过此地的人将之称为“人间仙境”。邱山,似一位已从深闺中走了出来的女子,正向世人展露着她的迷人风采。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21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梅湖颚子港永镇寺与永镇庵碑记
——安庆寺庙道观与碑刻系列
第172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卒子在叙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观众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梅湖颚子港永镇寺与永镇庵碑记。特别鸣谢潜山市地方文史专家郑炎贵老师提供帮助!

   在没有到达梅湖前,原以为梅湖是一片湖,到了之后才知道,梅湖没有湖。
   梅湖位于潜山市王河镇丰收村,地理位置为潜山市最南端,三面环水,长河与前河交汇处。
   两条河之间的滩涂地带,是一个类似安庆沙漠洲一样的三角洲,这里两岸由于河流冲击作用,大量河砂囤积此处,一到雨季水量充沛时期,两河水淹连片,故历史上称为梅湖。
   梅湖两侧分别有二条安庆境内著名的河流,一条是潜水,一条是太湖河,这两条河在梅湖交汇,近现代,梅湖建起了圩题,兴建了蓄水闸,成为“鱼米之乡”。
   梅湖沿潜山为界,与怀宁县腊树镇毗连,一河两县,这边是潜山市王河镇,那边是怀宁县腊树镇。数百年前,无论是太湖河还是潜水,可能均比现在要更宽、河床要深。
   王河历史悠久,沿潜水向下与黄泥镇接壤,盛产舒席,为中华一绝。
   在梅湖,原有一个著名的小港口,名为颚子港。长达数百年的兴盛之后,如今已经只剩下遗址。历史上,这里曾是三县八乡百姓来往的水上交通港口,又是军事前沿重地。
   太平军与后来的清军战潜山时,都曾有先锋军乘坐木舟从颚山港下,顺陆路过王河,两军的水路军沿皖江而上,通过颚山港,可以顺水而上到潜山梅城脚下,另一路顺太湖河而上,能到太湖县小池镇附近,连通这两县的唯一水路通道的重要港口就是黄泥港和颚子港。
   太湖军和后来的清军均是率领大军迅速从怀宁县一侧的皖河顺河而上,由各自的水路先头部队占领沿河两岸,再为后面的辎重部队铺路,太平军和后来的清军庞大的辎重船队通过狭窄的皖河需要更多时间。
   安庆仅怀宁县小市镇与潜山市王河镇就各自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名字均叫“永镇庵”。永镇庵原为府主神庙,是为了纪念彭潭府主,彭潭府主为元朝中期(1280至1350年之间)一位地方官员,当时彭潭府相当于现在的潜山市、怀宁县、太湖县与望江县四县范围,府主称为彭潭府主老爷。
   永镇庵,原名府主神庙,是道教庙庵,不是佛教寺庵。据有关资料考证和潜怀县志记载,永镇庵建于明朝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距今已经整整四百年了。
   永镇庵的得名可能与怀宁县小市的永镇庵一样,均是建在潜水之滨,古安庆人在河两岸建庵守之,而且加一“永”字,取永久镇住之意,因而得名。
   卒子周六到访永镇庵,在庵角有两块石碑,其中一块是清朝乾隆六十年(1795年)、一块是道光二年(1822年)重修永镇庵的碑刻。
   永镇庵清朝乾隆六十年(1795年)功德碑记记载,这里原有府主神庙,建于颚镇,由当年的住持僧普云监督修建,往来的江西省进香的香客众多,其中有一位叫徐西翰的江西县湖口县的香客当年捐钱一千多钱。
   永镇庵功德碑记,长约一米,高约一米三,厚约三十公分,为青石雕刻,字迹一般,据碑上记载,潜邑一位叫张行健的香客,捐自家山田一丘等等。
   据重修永镇庵碑记载,当年十里八乡的百姓捐钱重修永镇庵。该碑为青石雕刻,为道光二年(1822年)重修永镇庵的碑刻。
   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三月,太平军驻怀宁县首领下令,太平军水军乘木舟到达永镇庵,将永镇庵拆毁,其木料砖瓦通过木舟运到怀宁县猫山一带建军营(卒子前期已经介绍),从此永镇庵毁于一尽,仅存庵基。
   清朝光绪八年(1882年)五月,由于潜水上游河水暴涨,河堤溃堤,将永镇庵庙基冲毁成潭。从此,永镇庵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22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龙山织女峰
——安庆风景系列
第173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卒子在叙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观众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小龙山织女峰。

    今天卒子继续向大家介绍小龙山(巨石山)深处的织女峰,织女峰海拔501米,织女峰山环水绕,有较丰富的竹林、松林资源,更有满山遍野的野生白玉兰,每年三月份白玉兰盛开之后,在华东地区堪称一绝。
    巨石山,安庆本地人称之为小龙山,素以奇峰、秀水、神石、幽洞、白玉兰“五绝”闻名于世。小龙山有龙头峰、神猿问天、织女峰、天上人间、罗汉峰、蓬莱三仙、鲤跃龙门、潜龙洞天、风动石、威龙洞等48峰、36谷、81石、72洞景点。
    织女峰在小龙山是一处尚未被开发的编外旅游景点。它与龙头峰相邻,站在龙头峰极目远眺能够看到织女峰。
    小龙山为大别山余脉,著名黄梅戏文化发源地,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境内,因亿万年前火山运动,在地壳内、外应力作用下形成特殊形态的巨石地质景观而得名,最高峰龙头峰海拔520米,织女峰与龙头峰相邻。
    小龙山巨石千姿百态,道路曲径通幽,山中古迹遗址保存完好,织女峰相对小龙山其它几个峰来说,景色一般,没有高山大川的雄伟,也没有其它景色可以眷恋,有的只是一段被人为编织出来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小龙山上有小龙与凤姑的相爱成仙,被百姓寄托着另一个寄寓着牛郎和织女的神话传说。牛郎与织女的侠骨柔情,又在织女峰上体现出来。登上织女峰顶,极目远眺,耳畔天风浩荡,心底洁净无尘,使人有羽化登仙之感。
    织女与凡间的牛郎相爱,王母娘娘命令天兵天将强行将织女带回天庭,织女拼命反抗,发簪掉落峰顶,化成了金针石,手中银梭滑落在松树中,化作了银梭石。她的项链也被拉断了,珍珠散落,化作了满山的白玉兰。
    牛郎织女相会,来到安庆大、小龙山,揽日月之精华、赏人间之美景,他们爬过一座又一座秀丽的山峰,站在峰顶,牛郎与织女民间故事得到最高的升华,被寄托着爱情故事的织女峰,就在小龙山。
  织女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仙女,她在人间巡游时落在安庆,爱上了忠厚老实的牛郎董永,但遭到天后王母娘娘的极力反对,划天河为界隔开了牛郎和织女,只有每年的七月初七,才能踏越喜鹊在过天河上搭起的鹊桥相会。
  织女峰,就是这个悲剧爱情的化身,织女峰贵在天然,其神秘传奇也成为安庆百姓家喻户晓的传说,织女峰传说七月七日牛郎织女在此相会而得名。
[size=0.83em]DSC_4221.jpg (409.3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53 秒前 上传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23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义纯部驻大别山脉抗战遗迹
——安庆近代斗争系列
第173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卒子在叙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观众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张义纯部驻大别山脉抗战遗迹。

    在安庆天柱山天柱峰一线天石缝间,有一方著名的抗日战争的石刻,可以说是全国抗日战争保存下来的遗迹精品,弥足珍贵。相信很多浏览天柱山的朋友都会被这方石刻吸引,今天卒子简单介绍这方石刻。
    天柱峰一线天绝壁上的“顶天立地”巨刻,是当时时任安徽省主席兼安徽省抗日自卫军总司令张义纯的题刻。
    张义纯在题款中写道:“民国二十九年十一月,抗日第四年,奉命率廿一集团军留置大别山脉,于敌后实施游击战争,游此志念。”
    作为安徽省抗日自卫军总司令,在一线督视战区,触景生情,感慨抒怀,刻石立志之作。
    张义纯(1895—1982),字靖伯,安徽肥东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炮科毕业、桂系骨干将领,作战勇猛,号称小张飞。曾任国民党二十一集团军代总司令、民国最后一任安徽省主席。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冬以后,张义纯任第二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并代理总司令一年。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一月,任皖南行署主任。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三月,在屯溪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在国共两党和谈期间,下令停止征兵,释放了部分政治犯,拥护和谈。
    天柱山天柱峰一线天绝壁上的这方抗战石刻,是国民党高级抗战将领,开辟的抗日军队敌后根据地。这方崖刻幅度很大。这方崖刻刻在悬崖峭壁,所题刻者,是张义纯先写好字样,交工匠镌石。
    据考,当年刻这方石刻,需要使用木料搭架,再命工匠雕刻上去,这些工匠不是专职石匠,能够刻成这样是非常不易的事情。
    张义纯总司令为何在天柱峰一线天绝壁上雕刻这方石刻?原来,1942年12月18日,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畑俊六召集各军司令官到南京开会,宣布因兵力不足,中止进攻四川的5号作战。当天会议结束之后,第11军司令官冢田攻搭机返回武汉。因是日大露弥漫,日机在怀宁上空减速寻找航标,被太湖第138师小炮连发击落,坠毁于弥陀寺附近。日军大为恼怒。年底,日军中国派遣军决心对皖南山区进行一次突击。
    时任抗战长官李品仙赴西安,党政军务原应由第7军军长张淦代理,命皖籍的第21集团军副总司令兼安徽军管区副司令张义纯中将代理。
    张义纯虽为桂系元老,但久未指挥野战军,在部队中较无威望,此举使门户之见甚深的桂军大为不满。张义纯将军审知日寇有可能向皖南的立煌突进,皖南山区(大别山脉)地形复杂,张代总司令在皖南山区的大别山脉天柱山一带集结所部部队进行修整。
    也就是在这短暂的修整时期,张义纯司令长官才有片刻时间在天柱峰一线天绝壁上刻石立志。张义纯司令长官怀着强烈的爱国激情,强烈的民族意识,强烈的卫国精神。他所题这方抗战石刻,既是中华民族捍卫民族尊严的历史见证,又是中国人民抵御倭寇入侵的历史写真,它是华夏儿女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历史存照。
    “顶天立地”石刻,有着诗情画意的大挥笔,又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民族气节的大表露。就其艺术品位而言,这方题刻皆饱蘸浓墨,取中锋笔法,挥洒有度,运笔自如。非凡超俗,气势轩昂,给人以端庄典雅、凝重如云之感。
    “顶天立地”石刻,字在崖壁,意在苍穹。驱逐强虏之志,书意之中跃然而出。有着深刻的历史教育作用。对于国人尤其是青少年一代,不忘国耻,进行革命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这是自然的现成的也是极好的历史材料。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24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柴岭老屋与枫树老屋
柴岭老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73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卒子在叙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观众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柴岭老屋。

     柴岭老屋位于安庆市岳西县中关乡原河店村,现中关乡斗水村柴岭组,故称为柴岭老屋。卒子于2008年到访此屋。
     柴岭老屋是安庆市大别山区一间非常普通的古宅,古宅至少有一百多年历史,大门偏开,大门前一片幽静的竹园。
     柴岭老屋的门框石采用了青石打造,门框上帘有竹、梅、兰、菊四花和福、禄、寿三字阳刻。
     柴岭老屋中厅老屋已经早年坍塌,现不存,仅留门头与三进。
    柴岭老屋现仅存三进相对完整,是祭祀先祖的神堂。
    柴岭老屋是三槐王氏的老屋,老屋现早已无人居住,祭祀先祖的牌位褪了厚厚的灰尘。
    柴岭老屋虽然已经破损严重,但仍然能够看出这幢百年前建筑的构件。长长的石条,宽大的门框石。
(本篇完)

枫树老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73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卒子在叙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观众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枫树老屋。

     枫树老屋位于岳西县响肠镇千佛塔村,因这里叫枫树民居组,故称枫树老屋。卒子曾于2012年到访此屋。
    枫树老屋屋前有一个护坡,当地人说原来是个半圆形的水潭,后来改成了水田。
    枫树老屋面朝西南,屋前空旷。现有老人居住,中厅已不存,仅留后屋。
    枫树老屋的两侧还有未坍塌的厢房,厢房窄小,有木窗一个。
    枫树老屋中厅正堂堂屋已经倒塌,现不存。
      枫树老屋先祖牌位纪念的是刘氏。此屋为岳西刘家老屋,距今已百年以上。
    枫树老屋虽然已经破损严重,但仍然能够看出这幢百年前建筑的精美构件。百年前的杉木窗框,粗壮的木料。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25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石桥冲古道
——安庆古道系列
第173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卒子在叙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观众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石桥冲古道。

    菜子湖之滨,鱼米之乡。茫茫小龙水,良田、渔滨。小龙山三冲自古属安庆管辖,民风淳朴,豁然于山川之间,罗岭之境,下通安庆府,上接桐城县,素有官道相连。
    前不久,应政协黄副主席邀请,谈话间问询安庆的古(官)道,自汉唐以来、明清之际,安徽境内经过南北方向经过桐城县到达省城安庆府的官道就有不止一条。
    如今这些古道淹没在时光之间,今天卒子再向大家介绍一条三冲之间的古道,它从罗岭镇翻越之后能够到杨桥镇,是一条两地百姓交通要道,已经有数百年历史。
    石桥冲古道地处小龙山之中,这里古称三冲,古时道路,或翻山越岭,或依山傍水,多为羊肠小道。这些古道逐步形成各地出境通行的古驿道,明清时期,货运发达,数乡百姓将货物通过肩挑背驮运到安庆府。
    石桥冲位于桐城市(县级市)罗岭镇小龙山北坡蒋湾子东边,是大、小龙山周边有人居住的最长山冲,石桥冲深入小龙山大约四里,冲内有百户农家散布在溪流两岸,五六座大大小小的石桥架设在溪流上。
    石桥冲地名或与溪流上的石桥有关。石桥冲最深处分岔为三个无人居住的小冲,三股溪流汇聚成潭,这潭水为解放后蓄水为潭,原三冲仅一条山溪向外。
    解放后此处修建了一座水库,人们称之为三冲水库。石桥冲自古就人丁兴旺,据了解现在的罗岭乡在1957年前由三小乡组成,即罗岭乡、石桥乡和华潭乡,可见石桥冲是很知名的。
    经过卒子实地考察,从水库西岸一条翻山小路只需要半小时就可以到大陡岭,不过现在上山砍柴的人少了,小路长满了柴草,可能很难走过去。
    古时,从桐城邑练潭到安庆府走的山道,就是通过石桥冲翻越大龙岭,再从大龙岭到宣店的大湾,然后沿石塘湖、白泽湖往安庆府,这是安庆周边一条重要的古道。
     石桥冲古道盘旋蜿蜒若游龙,在小龙山间绵延,古道时隐时现于古松、翠竹、碧溪之间,山中岭头便成了龙脊。
     这些条古道可以称之为是罗岭百姓与外界联通的生命线,有着悠久的历史沉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桐城百姓勤劳智慧的历史见证。
     石桥冲古道自罗岭镇西行十华里,经茶场、宣店、至杨桥镇。全长约二十里,是古代杨桥与罗岭一条重要的交通干线。此道境内大部分路段用石块铺筑,多年失修、洪水冲刷,现仍保存部分完整路基。
    石桥冲古道为安庆府往桐城县的捷径,路宽六尺,石块路面。最高处海拔约四百米。
    三冲地处山际之间,解放后这里种满绿茶,古时百姓翻山越岭,像这条山道,古时百姓天未全亮即挑担顺着山谷、山脊为道,踏在长满厚厚的青苔的古道上行走,古道探幽之百年沧桑尽在石桥冲古道。
     沿着三冲河谷前行,绿树成荫,苍翠欲滴,穿过一片树林,约行一小时,穿过一片林场,昔日的热闹场面已不复存在,除了残璧断垣、荆棘丛生之外,留下的只是历史的厚重。
    如今,石桥冲已经淹没在城镇的浮尘和喧嚣之间,在这片古老而又陌生的大地上,一路探寻为之迷恋的河滩。
    再向前就是岭头,翻越岭头即到杨桥镇宣店村境内,安庆古道,发现并保护,让《走遍安庆》发现更多安庆地方文史让读者知晓更多,一起翘首以盼吧。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26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桥何氏宗祠库岭股“惇叙堂”遗址
——安庆祠堂系列
第173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卒子在叙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观众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温桥何氏宗祠库岭股“惇叙堂”遗址。

    今天介绍的是怀宁县温桥村库岭股的何氏宗祠。原何氏宗祠已不存,卒子到访此处时,原宗祠仅存一些石构件和青砖,原宗祠已经毁损。
    安庆何姓人口众多,在安庆地区各县市区中何氏祠堂也星罗棋布于各地,据了解,仅怀宁县就有库岭股、柘尖山股、何家渡股等六个股何氏后裔。
    据了解,全国何氏共划分为一百五十多个股,全国何氏宗亲会曾公布,全国有一百零三座何氏宗祠、家庙或重新修葺或重建的何氏祠堂。
   
    温桥何氏宗祠库岭股“惇叙堂”,原名为“何氏家庙”,祠堂名叫“惇叙堂”。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即公元一七零六年,至今已三百一十余年。
    温桥何氏宗祠曾悬挂着清朝康熙大帝御赐的《根本之地》的匾额,隶属“民间历史文化古迹”。
    温桥何氏宗祠坐落在安庆市怀宁县清河乡温桥村境内斗峱峰下大夫坡前,三面环山,门前池塘,其来龙雄壮,狮象把关,面山为案,朝山云涌,罗城紧密,临官水来朝,水口交错。
    温桥何氏宗祠坐落的地方是历史上远近闻名的风水宝地;何氏宗祠三开门,明三进暗五进,仅仅一个餐厅,能摆百张餐桌,可容千人同时就餐。简言之,历史上的“何氏家庙”其恢弘闻名遐迩。
    据了解,温桥何氏宗祠是何氏先祖的基业原始祠基。何氏以“孝、义、忠、信”等族规、家训来教化、约束和规范族众的思想行为,也是当地农村居民文化娱乐活动的最佳场所,祠堂文化起到了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国家稳定的作用。
    据了解,何氏宗祠现在正在重建,在原何氏宗祠的祠基重建,这个祠基原是风水师依据地形,三面环山,门前池塘,其来龙雄壮,狮象把关,面山为案,朝山云涌,罗城紧密,临官水来朝,水口交错,是一处风水很好的宝地。
   
    何氏宗祠建成后,又将成为一处人文厚重的祠堂,届时《走遍安庆》将再将向大家介绍。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26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峰二级(318年)古枫香树
——安庆古树名木系列
第173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卒子在叙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观众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原安庆市代管的的枞阳县雨坛乡高峰村二级(318年)古枫香树。

     雨坛镇原是安庆市枞阳县西部的一个临湖重要乡镇,位于菜籽湖东岸,史有“鱼米之乡”和“侨乡”的美誉。
     西南一隅隔菜籽湖与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及安庆市宜秀区相望。
     北和义津镇接壤,东南与会宫镇、官埠桥镇为界。高峰村现已经并入其它行政行,已不存。
     到访高峰村见到三百多年的古枫香树,还是六、七年前的事情。几骑摩托车沿着村落间窄窄的水泥道开着,他们几人只顾骑车,对沿线的古建和古树兴趣都不浓。
     唯有卒子拐了个弯,进入一条歪歪斜斜、凹凹凸凸的土路,见到这棵跨越三百多年的枫香古树,在春风里吐着红红的嫩叶,成了这片天空中最惹眼的色彩。
  在原安庆市雨坛镇高峰村,卒子拜访棵有着三百一十多年的国家二级古树,古枫香树。这棵古树,树围约三米余,两高二十多米。卒子用他粗糙的手摸着古树灰褐色纵裂的树皮,春风吹过,满地都是曾经落下的棕色多刺的果子。
  据了解,这棵古树是三百多年前迁徙到此的族裔种植,在此地繁衍数百年,口口相传,祖厝屋后有古枫香树。
    古枫树干形状奇特,肤纹苍润,枝条黝纠,干似廊柱,根似虬龙,树顶云蒸霞蔚。夏日华盖,民居其下,赖荫护庇;秋日红叶,其色苍苍,遍映山涧。
    面对这棵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古树,触摸之后有一种人与自然的感应,一份超然的解脱感便会浸漫思绪,照亮心间,仿佛触摸到历史的车轮之中。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26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奉直大夫王良卿夫妻墓
——安庆古墓系列
第173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卒子在叙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观众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奉直大夫王良卿夫妻墓。

    奉直大夫王良卿夫妻墓位于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一个山坡间。
    四年前,卒子在大龙山爬山穿越时,偶然间看到这棺晚清时期的奉直大夫王良卿夫妻墓,此墓规制很高,高高的墓冢,前有墓志铭,后有墓碑,望柱。
    墓碑上阴刻《皇清诰授奉直大夫王公江母良卿之墓》。该碑为安庆晚清时期重要的官员墓碑刻文物之一,现置于大龙山半山坡。
    据卒子仔细观审此碑,发现此碑所含信息量较大,并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王良卿系清朝光绪年间怀宁乡邑人,查询相关资料,均无记载此人的生平。
    是否是其后人从官由皇帝照准批奏为去逝的亲人建造墓地?一直没有相关的文字记载,但王良卿墓葬石刻具有较高的艺术、文献价值。
    王良卿墓碑包括墓志碑与墓碑,前有望柱,上均雕有文字,墓志碑也称墓表碑,是放在墓外的石刻。按清朝的安庆地区墓葬体例。
    此碑高约七十多公分,宽五十多公分,由整块青石所制,碑面平整,除个别文字外,保存较为完整。此碑原应是属于放在墓外的墓碑之上,称其墓表更为帖切。
    王良卿墓碑阴刻文“皇清诰授奉直大夫王公良卿江母之墓”,此碑墓主是王良卿,生有三个儿子,虽然墓主不曾有一半官职,但其儿孙极有可能就职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官员。由当朝统治者为其父或祖父立碑追功。
    该碑从文献史料价值角度来衡量,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此墓主人虽未就只官员,未见其它史书记载。但从该墓主的墓葬形式看,被当朝皇帝“诰授奉直大夫”,此为虚衔即从五品衔。
    按清朝官制,属正五品衔,应该是较高层级的官员了。按清朝封赠祖宗之制,因此其父亲也可有五品衔。此墓极有可能是追授官员过世的父母而设的虚衔。

    奉直大夫为从五品,为“授封”,即生前所封赠。百禄是荷是泽,这句话出自左传。《商颂》曰:‘殷受命咸宜,百禄是荷。’这整句话的意思是:殷王传授天命都合于道义,所以承受了各种福禄。
    按其直系子孙所得官职,王良卿三位儿子中,很有可能是有一位在晚清时已经被晋封五品衔。而之所以可以享受五品之衔,这基本符合清朝的官制的。
    此墓正式安葬于民国二十一年,即一九三二年。
    在安庆大龙山有这位一个五品的奉直大夫虚衔墓,碑材体量较大,字迹饱满丰厚,极有可能是当地且为名人所撰文、书写,碑中所述内容可补安庆和怀宁县地方志之缺,因此,该碑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size=0.83em]20150425 238.jpg (397.8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1 分钟前 上传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4-3-29 04:47 , Processed in 0.03335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