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过河-卒子

《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5-29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鸣山刘王立明故居
——安庆商业系列
第176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鸣山刘王立明故居。

   刘王立明故居旧址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新仓镇鸣山村杨茗组。卒子于六、七年前到访此处,刘王立明故居已在旧址上重修。
   刘王立明(1896~1970),原名王立明,曾用名李梦梅、邝志洁。安徽安庆太湖人。福音小学毕业保送免费入九江儒励书院求学。
    民国四年(1915年)在儒励书院加入世界妇女节制会,并在中华分会中任职,王立明参加妇女运动的开始。妇女节制会是国际性妇女运动组织,偏重促进妇女身心健康,禁吸鸦片、节制饮酒、节制生育。翌年,王立明作为代表赴美国参加世界妇女节制会议。同年考取了留美学习的奖学金,在伊利诺州西北大学获硕士学位。归国后担任中华妇女节制会总干事,在全国广泛建立分会,发展会员,被推选为会长。创办《节制》月刊。
    民国十二年(1923年),王立明与刘湛恩结婚,刘任中华基督教全国协会教育总干事。次年(1924年),上海成立了妇女界国民会议促成会,王立明与向警予、杨之华、刘清扬等妇女界领袖共同参加了这个活动。
    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王立明夫妇在上海投入救亡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王立明即率领中华妇女节制会人员及时参加何香凝领导的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任该会农村妇女组织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沦陷,租界成为“孤岛”,王立明坚持留沪,带领中华妇女节制会参加了许广平领导的上海妇女界难民救济会,为难民救济工作日夜奔忙。
    民国二十年(1938年)初,因刘湛恩拒绝出任汪伪教育部部长而不断遭到恫吓与威胁。4月7日,刘湛恩被汪伪特务暗杀,王立明为纪念丈夫,在自己姓名前冠以“刘”字,以示永久的哀悼与思念。同年夏,刘王立明辗转武汉、重庆,继续从事爱国抗日活动。
    一九四四年,刘王立明在重庆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当选为民盟中央委员。与李德全、史良等发起组织中国妇女联谊会,团结蒋管区爱国进步妇女,宣传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把争民主、反独裁的斗争和妇女运动结合起来。
    抗日战争胜利,刘王立明返沪,投入反内战、争民主、反独裁的斗争。在李公朴、闻一多两烈士追悼会上,她与陶行知共同痛斥反动派的血腥罪行,向中外舆论界揭露反动当局摧残民权和践踏民主的罪行。还积极营救、援助被捕遭难的进步人士及家属。
    一九四七年,国民党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组织,刘王立明离沪去港,参加民盟中央在香港召开的一届三中全会,否认民盟为“非法”组织,表示绝不解散。
    一九四九年初,刘王立明接受中共邀请,由香港到刚解放的北平,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代表并参加开国大典。以后又当选为全国妇联第一、二届执委会常务委员,政协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和二届常委。
    一九五四年出席亚洲国际妇女会议,一九五六年出席世界妇女节制会第十次代表大会,被推选为世界妇女节制会副主席。一九五七年被错划为“右派”。六十年代初有关方面允许为她出国提供方便,她断然回答:“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鬼,我哪儿也不去!”“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极大冲击,一九八一年三月十八日全国政协、民盟中央、全国妇联为刘王立明平反。
    刘王立明先生于一八九六年在太湖县花园乡余桥大队,杨茗屋出生,一九七零年四月十五日在北京去世,现安葬八宝山公墓。
    太湖县政府于二零一三年在原址重建刘王立明故居,二零一六年又在祖堂旁边修建刘王立明纪念馆。占地面积一千五百多平方左右,进行了环境进行整治。
[size=0.83em]DSC_0027.jpg (238.5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1 分钟前 上传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30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泉寺龙泉
——安庆古道古井系列
第176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龙泉寺龙泉。

    安徽省安庆市龙泉寺是大龙山主要游览区之一。位于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花山村境内,离市区有二十里路。
    龙泉寺大龙山主要游览区之一。位于安庆旧时花山乡境内,龙泉寺内供有观音佛像,寺周围有大鹏迎客、翠薇亭、木鱼石、雀舌黄杨(树龄百余年)、龙角、龙骨、龙门、龙泉八处景点和宋、清碑刻各一块。
    龙泉寺北面六里处为鲍冲湖,湖水清澈见底。湖中有小岛,方圆五十亩,岛上绿树成荫。湖东有山,其峰肖似五指,名五指山。
    龙泉寺位于在安徽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境内,寺庙虽不大,在清末却是安庆三大古寺之一。
    龙泉寺依山而建,历史悠久,山门左边有三个泉眼,名曰“龙泉”,又名“龙井”,泉水甘甜。
    据桐城县志记载,龙泉寺建于宋朝(一说为明朝),清朝康熙、咸丰年间多次重建复新,其时殿宇辉煌,香火鼎盛。该寺曾于“文革”时期被毁,现已在原址重建。
  相传在古时,一位高官路过杨桥镇,当其经过一座名为白路山的半山腰时,突然发现有一口长宽各有1.5米的四方井,他甚是奇怪。该官员细细打量周边环境后大吃一惊,原来,在该井上方两侧还各有两个小圆井,而且小圆井上方又各有两个天然石头露出地面。
    从整体上看,四方井如龙嘴,两个小圆井如龙眼,天然石头似龙角,俨然就是一个龙头。另外,随着“龙头”望去,其后山脉蜿蜒伸曲,犹如龙身。该官员见状立刻叩拜,并后来修建了一座龙泉寺。
    全国有很多龙泉寺,仅安庆地区现卒子走访的就有三个龙泉寺,然而在安庆地区最出名的还是大龙山的龙泉寺,这个始建于宋朝(另说明朝)的寺庙,现逐渐恢复成原先的寺庙。
    龙泉寺位于海拔约三百五十米至四百米的小山山窝之间,龙泉寺一座不大的小寺庙,旧时声名显著,不少人慕名而来,有的慨然剃度,成为清规戒律的一员;有的广为布施,以尽虔诚之意。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龙泉寺的地理位置风水极好,这里埋葬着无数的古墓,其中有一座民国时期的金氏夫妇。
    金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六十九位姓氏,在中原和皖苏浙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在安庆地区人口中,金姓也是安庆地区的大姓,人口较多。
    金姓的姓源较多,最早的一支源于上古时的少昊帝,另一支较早的金氏出自西汉时的金日磾。除上述两支金氏外,十六国前秦时,羌族首领有金氏。朝鲜历史上的新罗国王姓金。
    五代十国之一的吴越的开国之王叫钱镠,因镠与刘同音,为避其名讳,该国的刘姓人,皆去刘字的卯头刀旁,改为金氏。清爱新觉罗姓氏多改为金姓。
    还有一系金氏是由铁木复姓所改,为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后代,出自铁穆氏宰相之家。金姓至今仍然存在“活金死刘”的传统。金姓的郡望是彭城、京兆。

  龙泉寺景区内芳树碧藤成荫,三个泉眼相通相连,秀甲皖西。金氏夫妇墓于民国期间埋葬在龙泉寺山腰处的一块土地上,金氏迁入龙泉寺附近已经数百年。
    龙泉寺为低山沟壑地貌,青山隐隐,绿水悠悠,水溢岩石,有很多讲述不完的故事。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4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坊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与长征起源地
——安庆近代革命系列
第177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上坊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与长征起源地。

    上坊村位于岳西县古坊乡西北边陲,东与岳西县河图镇皖源村接壤,北与湖北省英山县陶河村毗邻,南与岳西县白帽镇深村村相连,西与本乡下坊村相依。
  今天卒子介绍的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与长征起源地就在著名的钟、鼓、旗三山之钟山后山的上方田境内。
    红二十五军由此出发长征,现建有烈士墓,是青少年教育基地。自古以来民风淳朴、英才辈出、人杰地灵,是不可多得的圣地。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卒子在这方面已经超越长征总里程,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说到长征,有个地方就不得不提,那就是一片红色热土的岳西县。这里不仅曾经活动过参加长征的红二十五军,并且在这里重建的红二十八军。
    很多人认为红二十五军是从湖南省罗山何家冲开始出征的,其实并非如此,红二十五军长征源头是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走出去长征的。
    到访上坊田,卒子是想去了解清朝咸丰年间的太平军山寨,恰巧在这个地方遇到了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
    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位于岳西县河图镇皖源村上坊田的一片平畈之间。这处破旧的房子前,树着一块石碑,上面刻有“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长征起源地”。
    红二十五军一九三四年十一月自河南省罗山何家冲出发长征前,曾在安徽省太湖县上方田(现称岳西县河图镇)休整两个月。因此,从红二十五军的长征起源地是在安庆市岳西县出征的。
     一九三四年九月初,红二十五军由湖北省英山县奔袭太湖县城,取得胜利后挥师大别山区。九月十日,红二十五军来到皖鄂边区的太湖县上坊田(今岳西县河图镇皖源村境内) 。
    由于上坊田距皖鄂边区古镇陶家河仅约八里,站在上坊田出口处朱家坳一眼望去,陶家河古镇一带的村庄、田园尽收眼底,很容易瞭望外界发生的情况。
    同时, 在此可以攻打英(湖北省英山县)、太(安徽省太湖县),得到充足的补给,退可以到潜(安徽省潜山市)、霍(安徽省霍山县)老苏区,得到人民的支援,因此,时任军长徐海东决定把红二十五军军部暂设上坊田。
    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当时它可是一幢二进四厢的老屋,军部所在地叫张家老屋,背靠英太寨,面朝鼓楼尖。
    军部周围戒备森严,背后的朱家坳驻有一个警卫连,上畈及对面的鼓楼尖驻有团部、宣传队、卫生医疗机关。
    红二十五军军部进驻上坊田后,群众关心红军的生活,红军发动群众革命。在军民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地就在陶家河建立了一个区苏维埃、二个乡苏维埃。
    去陶家河的白果树湾就是区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管辖范围有数十平方公里。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发动群众,插标分田,还给部分群众发了田契;并先后镇压了联保主任、奸商、土豪等人,让穷苦人民分到田地。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4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里清封宜人吕夫人墓
——安庆古墓系列
第177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五里清封宜人吕夫人墓。

    清封宜人吕夫人墓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十里铺乡五里村。
    清封宜人吕夫人墓在五里村的一片平畈之间,这片平畈与微微垄起的土丘埋葬着安庆近代历史上多位官员、富商及家人的墓葬。
    清朝时期封建帝王对一些为朝廷做出贡献的官员的母亲或妻子进行封号。这种制度从宋朝政和年间始有此制。
    文官自朝奉大夫以上至朝议大夫,其母或妻封宜人;武官官阶相当者同。元朝七品官妻、母封宜人,明清朝时期五品官母亲或妻子封宜人。
    宜人这种称呼是宋朝正和年间始有此制,文官自朝奉大夫以上至朝议大夫,其母、妻封宜人;武官官阶相当者同。元明后,改依其子或夫官品受封,元代七品封宜人,明、清两朝封赠五品官之母或祖母称太宜人。
    安庆,清朝一直是安徽省省会,五里村,位于安庆府与怀宁县之间最重要的交通要道,吕夫人嫁给安徽这位五品官员,从照片中反映了清朝官员妻子的真实形象。
    在清朝如果是满官,那么遵从满族习俗称福晋,大家还记得《雍正王朝》中的四爷称夫人为福晋);如果是汉官,一般都是叫夫人。
    清朝还对高官的母亲或妻子加封,称诰命夫人。通常,在清朝一位官员会有正房妻子一位,侧室多位,也有些官员有两位妻子。
    这些官员他们的全家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清朝官员,尤其是安徽的官员的妻子要比皇帝的妃子颜值要高很多。十年前,卒子到访十里铺乡五里村发现大量的明朝至清朝的“皇清诰封夫人墓”,吕夫人墓就是其中一棺。
    卒子在十年前,偶然的机会、无意发现一座民国三十年(1941年)的清朝皇清诰封宜人吕夫人墓穴,距今已有近八十年历史。
    该墓位于十里铺乡五里村北面,现已经被建成五里工业园,碑面基石都保存的相当完好,碑面高约二尺有余,正中上书:“清封宜人吕夫人之墓”,这位吕夫人从晚清至民国,应该是位高寿女人,由于保存完好,碑面所有文字均清晰可辨,非常工整。
    据了解,清朝分为“诰敕:人臣五品以下,其父母与妻封赠之命曰敕命,其宝用敕命之宝,受封者曰敕封。五品以上,其祖父母、父母与妻封赠之命曰诰命,其宝用诰命之宝,受封者曰诰封。”另,“封赠:人臣父母与妻生前受封者曰敕封、诰封,人称之曰封君;死后受封者曰敕赠,人称之曰赠君。”
    母亲与妻子的封号:凡品级官员封及其母妻者,正从一品,母妻封一品夫人;正从二品,母妻封夫人;正从三品,母妻封淑人;正从四品,母妻封恭人;正从五品,母妻封宜人;正从六品,母妻封安人;正从七品,母妻封孺人。
    由此推断,墓主人吕夫人应是清朝朝廷某位五品官员的太太,是受朝廷赠封的诰封夫人,封号为“夫人”。该墓穴的发现,对研究和完善清朝时期怀宁县十里铺乡的历史社会发展将起到一定的佐证作用。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5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白云山“搭毛祖师”石塔残件
——安庆古塔系列
第177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白云山“搭毛祖师”石塔残件。

    据《舆地纪胜》卷四记载:“白云山在太湖县东三十里,有海会寺,其寺至今存焉。”宋朝诗人王之道(宜和六年进士,有《相山集》传世)有《游白云山诲会寺》纪胜:龙舒富山水,白云又其角。七峰互回环,仰见天一握。古木森建幢,苍藤大张幄。初疑翠黛扫,颇类清玉琢。飞泉何处来?
    宋朝天圣十年(1032年),太湖知县李淳曾撰《太湖县白云山海会寺建经藏记》。宋朝一代高僧、禅宗二十一世白云守端禅师(即白云祖师),在海会寺弘扬佛法。
    白云守端(1025—1072年),系禅宗临济宗八世杨岐方会的法嗣。宋朝庆历六年(1046年)杨岐方会以临济正脉付守端,守端遂为临济宗九世,守端在海会寺遂将临济正脉付予法演。守端卒于宋朝熙宁五年(1072年)。
    据寺内《永明灯碑》记载:“自唐宋以后灯传不绝,昔日殿角轩昂,神灵赫濯。”海会寺面临玉带河,背靠凤凰峰,右有响水崖,清泉飞瀑,盘旋湍急,喷珠溅玉。其他境幽景奇,自古有狮象交吻、东山古境、西日晚霞、石狮啸吼、孤塔云霄、仙泉飞练、赂岩瀑布、仙人捧杯、玉带拱桥、仙人打坐等十景。
    白云山周围峰崎径曲,云绕溪环,百妍干态,真乃灵秀一在成,堪称佛家胜地。清朝慈禧太后赠额“真如自在”。传说建寺之初,曾有四位祖师先后驾至,白云守端祖师来时,一朵白云飘然而至;梅仙祖师临时花开洒落,五彩缤纷;灵济祖师来时有青鸟盘旋;杨公祖师拜灵济为师而后成半仙。
    不知何年,白云和尚来到此地。他扎茅棚破草开荒,开辟田园广收僧众,四方化缘,为始建“海会寺”奠下基础。渐渐香火日盛,钟鼓之声响彻四乡八镇。白云和尚便成为与寺齐名的开山祖师了。寺内最盛期有和尚三千,道士八百。最早时山门是距佛殿五里之遥的太子山,僧人每晚关山门时不得不骑马来往,因而又有“骑马关山门”之说。历代以来,或由官府,或由名士,捐款修建,增殿设廊。
    海会寺极盛之时,僧众三百。种地、做饭、砍柴等各执其事。其中有一种菜的小和尚很是勤奋,每天挑水浇园,他的师兄“搭毛”和尚从不挑水,可他的菜园哪怕是天旱,菜都长得水汪汪的非常茂盛。有一次,小和尚半夜上厕所,发现师兄“搭毛”和尚菜园子里插着小黄旗,周围下着濛濛细雨。他便偷偷地将那面黄旗插到自己管的菜园内,在天未亮又放回原处。
    搭毛和尚就是后来的“搭毛祖师”。“白云”和尚圆寂后,由“搭毛”禅师当家了。“搭毛”住持之日的一天,寺里请来砖匠翻盖房屋,砖匠故意提出难题说:“在庙内做工要有伙食,必须有鱼肉等荤菜”,并要当家师亲自下厨烹饪,搭毛和尚一口答应了。砖匠在屋上偷看厨房动静,只见这和尚将锅从灶上拔起,倒扣在地上然后抬起一只脚向下一踩,铁锅便翻了过来,又将锅放在灶膛上……看到这一幕,砖匠惊呆了,急忙下屋,跪在老和尚面前,请求师父恕罪,并表示愿意出家。从今以后,苦心修行,和尚被纠缠不过又念其心诚,只得答应收留。
    “搭毛祖师”墓塔原建在白云山间,是由上下两级平台,墓塔位于平台的前部,并用花岗岩石砌有六边形墓围。此墓塔建于元朝末至明朝初期,墓塔是花岗岩石头砌就的球形塔,塔座为六角形弥座,束腰正面分别阴刻楷体字坚向一排,塔身为椭圆形(已毁不存),正面各开一门;塔顶作六个飞檐翘角,上装葫芦刹。
    “搭毛祖师”墓塔是安徽省现存少量的元朝至明朝和尚墓塔之一,由于早年被毁,现仅存塔座为六角形弥座,塔座为六角形弥座上刻有碑文。塔座为六角形弥座它是研究安庆地区唐朝至宋朝佛教葬制的宝贵实物资料。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5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巢山“佛云凸”地藏庵遗址与佛云禅寺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77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云巢山“佛云凸”地藏庵遗址与佛云禅寺。

    四年前,卒子曾到访此处。此后,一直有网上很多朋友问询,佛云凸旧时称呼什么?此处与原大龙保云巢山是什么关系?带着这些问题,经过四年的寻找,今天终于有了一点眉目。
    “佛云凸”,是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一处人文非常厚重的佛教圣地。它是有着数万佛教信徒心里朝圣的圣地。
     远远望去,“佛云凸”更像一尊弥勒佛,而此处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却一直有着无数的与佛结缘的故事。
     地藏菩萨,亦地藏王菩萨,梵名 Ksitigarbha,中文译音克施地嘎诃帕,佛教八大菩萨之一。据《地藏十轮经》讲,其道场在安徽九华山,与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地藏菩萨曾说出:“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坚定佛语。
    据说,唐朝时,新罗国(今朝鲜与韩国)僧人金乔觉,泛舟渡海,来到大唐圣地,他顺长江而上,路过江南各地,见安庆大龙山峰峦迭起,是修道的好去处,他在山中择地而居,潜心修行。
    唐朝时期佛教,正如日丽中天,吸引了日、韩等周边小国不少僧人来华求法。当时的朝鲜半岛分为三个国家,即新罗、高句丽、百济。有新罗王子金乔觉(696-794年),生而相貌奇特,顶骨耸出特高。力大可敌数人。心地慈善,颖悟异常。
  金乔觉出家名地藏比丘,携白犬善听航海来华。地藏比丘在各地游化数年后,途经安庆大龙山,后因未果又于开元末年来到池州九华山。地藏比丘在此深山的盆地里结庐苦修,过着渴饮涧水,饥食白土的生活,且常被毒虫伤螫。
  深山苦修的地藏比丘,若干年后被当地士绅诸葛节游山时发现。见此和尚住石洞茅蓬,破锅残粒中渗有白土,生活异常清苦。得知是新罗王族远来中国求法,诸葛长者发善心倡议为他修建道场。此一时彼一时,金乔觉在安庆大龙山结庐苦修时,却没有像诸葛长者这样的善人。
  据唐朝费冠卿《九华山化城寺记》记载,“项耸奇骨,躯长七尺,而力倍百夫”。金乔觉在初到安庆大龙山时仅三十多岁,身体健壮,他选择当时名叫云巢山的一处酷似佛祖的岩石,结庐苦修、坐禅诵经,于是在此建寺庙,称为地藏庵。
     金乔觉道场首选并非池州青阳的九华山,而是芜湖和安庆的大龙山,或因当年此处人口、环境、地理位置,或是其它原因,金乔觉经过修行一段时间后,又选择了离开大龙山云巢山,顺长江到池州青阳九华山修行,此时他已经年迈体虚,无法再传教学法,终在九华山停留,经过多年的修行终成地藏王菩萨。
     如果说,当今天金乔觉再次以视角横扫江南大地,对比九华山山脉与大别山山脉,金乔觉一定会选择安庆作为他道场。或因当时大龙山云巢山地势地形并非最佳,而他当年建起的地藏庵,也在后来毁于战乱,现遗址改建了佛云禅寺。
    现在,佛云禅寺存有明朝和清朝的碑记若干块,多数已经破损。有当年斯氏享堂碑刻、斯氏始祖捐田捐钱的碑记等等,无不记录着当年地藏庵的兴盛。
    云巢山,现在早已消失在历史的车轴中,有网友问云巢山在何处,其实云巢山现在称为陀背岭,是大龙山一处风景至美的风景区。旧时,大龙山划分为几保,其中一处被称为大龙保,相当于现在的大龙山村。
    安庆大龙山,现在主要划分在杨桥镇、五横乡、罗岭镇、大龙山镇、总铺乡、月山镇、十里铺乡等地,但真正风水最佳的最就数云巢山的“佛云凸”。
    “佛云凸”不仅有着数不清、道不明的风水学讲究,更主要它是金乔觉路过安庆时修行过的道场,地藏庵虽然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却有着无数佛教信徒将此处称为安庆佛教圣地。
[size=0.83em]20150815 437.jpg (279.8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2 分钟前 上传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6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抱龙山寨遗址
——安庆军事旧址遗址系列
第177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原安庆市枞阳县的抱龙山寨遗址。

     枞阳,原是安庆下辖的一个县。这个县的百姓有着臭名昭著的坏名声,无论在全国哪里听到枞阳?无不唏嘘几声。可是从历史看,这个山水名城却一直是安庆的东面门户,占安庆必先得枞阳。
    枞阳县是一座千年古城,也是一座美丽的山水名城。枞阳县全境大小山峰140余座,其中雄伟壮丽、风景如画的名山有:黛鳌山(卒子前期已经介绍)、浮山(卒子前期已经介绍)、大公山、城山、拔茅山(卒子前期已经介绍)、抱龙山(今天卒子介绍的地方);
    还有凤冠山、高甸峡山、含山(卒子前期已经介绍)、黄公山、连城山(卒子前期已经介绍)、幕旗山(卒子前期已经介绍)、大青山(卒子前期已经介绍)、周家山(卒子前期已经介绍);
    达观山、巢山、琵琶山、龙城山、柳峰山(卒子前期已经介绍)、戚家山(卒子前期已经介绍)、白云岩(卒子前期已经介绍)、合明山、马鞍山、凤凰山、黄家大山、三公山、狮子山、发洪山、大山、下青山等三十余座。
    今天,卒子来介绍抱龙山。远观抱龙山,如同缩小版的大龙山,这里山势要比安庆师范大学北门看大龙山要低矮很多。就是这高不足二百米的小山,却能瞭望整个枞阳西北部,这里构建军事要塞,能够轻松控制整个枞阳西北部。在近五百年的历史硝烟中,这个小山成了军事控制的重要地点,尤其是在百年前的太平军与清军湘勇的战争时。
     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占领太平府(府治当涂县),并在芜湖筑垒扼守。次年初太平军占领繁昌县。
     为配合太平军的皖南战略,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二月二十日,太平军将领石达开等在安庆南渡,经东流、建德(此两到现合并为东至县),并占领祁门。这是太平军对皖南的第一次进攻。
    安庆被太平军攻陷后,安徽的省会移到庐州,这时皖南孤悬皖省之外,清廷决定将皖南划入浙江版图。这样,皖南清军所需的粮饷就无需再由江西、湖北水陆辗转而直接可由杭州解运。
    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初,新任浙江巡抚何桂清调兵勇援宁国府,又援徽州府,以拱卫浙省屏障。三月初,太平军将领范汝杰部占石埭(现为石台县)、太平、黟县等地,遥指长江北岸的安庆。
    由于进入皖南的这支太平军实力并不强大,所以太平军第二次进攻皖南也宣告失败。
    由于皖南地位凸显,清廷设皖南道,加按察使衔,同时设皖南镇总兵。浙江金华道员石景芬为首任皖南道,副将豫祺为首任皖南镇总兵。为破天京危局,太平军翼王石达开决定策应皖南。
    抱龙山太平军山寨遗址位于安徽省原安庆市枞阳县抱龙山境内。太平军围攻安庆,枞阳群众在当地封建势力的煽动下,结寨抱龙山,对抗太平军。
    抱龙山山脚百姓自古在这里开垦种粮,其中一位农民,是村里的大力士,他带领村里一小部分百姓逃入抱龙山扎寨自保,在山前设瞭望台。
    抱龙山高约二百余米,山间多巨石,山间树木稀少,难于隐藏。抱龙山多石,多巨石,山间有山凹,村民在山凹处用油毡、树木、茅草扎建简易的工棚,又在巨石间搭建防水仓库屯集食粮。
    太平军一支部队经过一天的战斗就攻下抱龙山,这位大力农民也阵亡,抱龙山寨被攻破,随着被攻破的枞阳一带农民自建的山寨均被太平军占领。
    太平军利用这些农民自建的山寨,加建改建成为太平军在枞阳的据点,成为拱卫枞阳的屏障。
    清朝咸丰八年(1858年)八月,陈玉成、李秀成约集太平军各地守将大会于安庆府桐城县枞阳镇(现枞阳县),制订克敌方案。会后,陈玉成部由安庆府潜山县过舒城,占庐州,九月直逼滁州乌衣。在这里与李秀成部会师。
    为了消灭清军主力胜保的骑兵,陈玉成部署了一支伏兵刀牌手。那日,清军将领胜保骑兵横冲直撞、气势汹汹,刀牌手一跃而起冲入敌阵,盾牌护身,刀削马足,杀得敌人人仰马翻,胜保落荒而逃。紧接着一举攻下浦口,使得清军满人将领德兴阿付出巨大代价。
    安庆自太平军占领后,是仅次于天京(今南京)的政治、军事中心。也是天京上游唯一的重要屏障,一旦有失,湘军便可直窥天京。清朝咸丰十年(1860年)夏天,正当太平军二破清军江南大营和东征苏州、常州之际,清军湘勇统帅曾国藩和湖北巡抚胡林翼统率湘、鄂军水陆师五万余,自湖北大举入皖,连陷太湖、潜山、石牌(今怀宁),直逼安庆。
    道员曾国荃率湘军陆师万余人相继进扎安庆北面的集贤关,与提督杨载福部湘军水师全围安庆城;副都统多隆阿、按察使李续宜率湘鄂军驻扎桐城西南挂车河、青草塥,阻击太平军援军。

清军提督杨载福水师攻陷安庆东路要地桐城县枞阳镇(今枞阳县),安庆被合围。曾国荃督军在安庆城外掘长壕两道,前壕围城,后壕拒援。清朝咸丰十一年(1861年)一月,太平军将领陈玉成又分兵攻枞阳,欲打破敌合围,也未成功。

  陈玉成鉴于安庆被围日紧,遂率主力离鄂回皖。此后,太平军加紧对枞阳的占领。
[size=0.83em]20151121 290.jpg (356.9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3 分钟前 上传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9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河田埂小坝沟古石桥
——安庆石桥系列
第177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中河田埂小坝沟古石桥。

   中河田埂小坝沟古石桥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寺前镇与潜山市(县级市)交界地带,这里两山夹一河,河被称为中河,潜山有一乡镇横中乡(现横中村)的中,就是中河,一条长长的中河从潜山流出,途经潜山、太湖两县,最后汇入花亭湖。
   端午节期间,卒子从太湖县寺前镇单人单骑沿中河向刘家河村行进,这条常年没有多少车辆的村村通小路,其中很长一段路是沿中河而建,路两边很多民居,其中有一座明清时期的古民居是最新被发现的,后期卒子再介绍这座建于清中期的孙氏老屋。
   孙氏老屋是沿中河而建,清朝中期,孙氏在此还建起了一座石板桥,卒子偶然间的发现,希望得到文史工作者的研究和再发现。虽然文物普查没有列到这座古桥,但它造型优美的三拼石板桥,却是清朝中期孙氏迁到此处造福一方的见证。
     这座中河田埂小坝沟古石桥建中潜山县与太湖县两县交界的中河一个山冲间,山冲一条小溪顺山而下,流入中河,在这条小溪上,宽不足三、四米,深不足二、三米,却在清朝中期由迁到此处的孙氏后裔建起了石桥。
    中河田埂小坝沟古石桥的位置很偏僻,在通往中河的一条小溪上,周围是一片田野。这座青石板就横在小溪田埂上,由于常年没有人迹,这座桥早被灌木和杂草所掩盖,除了种田的农民来往经过踏出一条小径,几乎看不出原来模样。这也是桥不为人知的原因。
    走到中河边,这座秀美的石板桥才印入卒子眼帘,这座古石桥造型简单,是安庆地区最为常见的石板桥造型,由长约四米的三根石条拼接而成。
  桥身并不设栏杆,线条显得简洁优美,根据卒子目测,桥的长度约在四米,高二米左右,宽度也有近一米余。完全为大青石砌就。卒子问询当地一位八十多岁老人,老人称,这座桥是他小时间就存在的,建于何时他也不知道。
    当地一居民告诉记者,这座桥原本是上头(桥上方)的孙家老屋的孙氏修建,过去村村通公路还未修建时,这座石桥是来往和潜邑与太邑之间的枢纽,历史上也是条要道,曾相当繁华。
  但几十年前通了公路后,原来的土路渐渐荒废,坍塌成了田埂,这座桥也被人遗忘了。至于为什么叫孙氏石桥,现在几乎无人清楚。唯一能够提供的信息,就是现年八十多岁的老人,他说解放前此地世代有一孙姓的富人,石桥可能与他家有关。
    在石桥上,卒子还发现有一个这座石桥,由三根宽约三十公分、长约四米的石条拼接而成,石条完全由人工开凿而成,开凿的横切面有锯齿状凿印。
    据了解,潜山与太湖之间,唇齿相依,过去由河而来往人百姓络绎不绝。
  卒子此次发现的清朝中期古石桥,就位于潜山与太湖之间的中河上。由于村村通公路的修建、围堰造田,填河修路等等,使得不少自然河道萎缩,导致了石桥逐渐被湮没。
  因此这座清朝中期的石桥,也是淹没在田野之中,成为了早已经没有了溪水的旱桥。


    卒子在已经发现的安庆地区古石桥中,绝大部分古桥其建造年代都集中在清朝中后期,尤其是在近一百年至二百年间的石桥。
  据了解,清朝中晚期江南地区移民较为普遍。由于当时北部灾害、战乱频发,大量灾民、躲避战乱的百姓在清廷的引导下来到江南安庆府各邑垦荒种植,一时间很多石桥就诞生在那个时期。
    此次卒子发现的中河田埂小坝沟上这座古桥,是中河两岸高山之间流冲的一个小坝沟,从沟间流入中河后便注入花亭湖,再流入长江,但现在,小坝沟早已经干涸,古桥也早已经失去作用。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10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龙山三乡尖
——安庆风景系列
第177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大龙山三乡尖。

    大龙山三乡尖,又称日照峰。位于安庆市宜秀区的大龙山,位置在安庆市北郊二十里处。整个风景区由大龙山和石塘湖两部分组成,总面积约一百三十多平方公里。
    大龙山分为日照峰、龙山第一刹、灵山石树、石塘湖、龙泉寺、洪桂山、龙湫七个景区。大龙山呈南北走向,绵亘起伏、层峦迭峰、蜿蜒如龙,故称“大龙山”,主峰三乡尖(日照峰)海拔近七百米。
    大龙山屹立于安庆城北,为城廓之天然画屏。其山自西向东绵亘起伏,山势雄伟,秀嶂叠峙,蜿蜒似龙,而得名龙山。
    山周五十里,面积一百三十余平方公里,呈南北走向,横跨市郊和怀宁、桐城二县。龙山四面环水,东依石塘湖,南临长江,西饮石门湖,北靠菜子湖。
    大龙山分为大龙山与小龙山,山上多峰、多壑、多洞、多景。古人赞其美为“独不类他山”。大龙山风景区有景点二百多处,其中人文景观三十五处。
    到三乡尖有很多路,其中最大一条路是开心开汽车直上山顶。大龙山的最高峰,也是观龙山风景的最佳处,名曰“三乡尖”,后误称“三县尖”,海拔693.4米。
    三乡尖与天柱峰遥遥相对,正名为日照峰。奇峰峥嵘,怪石嶙峋,山涧溪水,竹海茂林,云雾变幻莫测,景色壮观。
    立足山顶可览四面胜景,鸟瞰石塘湖粼粼碧波,长江风光和安庆市的新姿也全收眼底。此处历来为游人怀古抒情,赏心悦目的胜地。
     三乡尖位于大龙山脉中段,是大龙山的主峰,又名三县尖,海拔693.4米,共有景点六十余处,主要分布在主峰附近和盘山公路两侧。
    站立在三乡尖上,天气晴朗之日立足主峰山巅,四方景色一览无余。
    三乡尖是大龙山主要游览区之一。附近景点有古城堡峰、含珠峰、莲花峰、将军峰。
    天气晴朗之日立足主峰山巅,四方景色一览无余。远眺东南,九华山飘渺云雾间;极目西南,小孤山点缀江中;回观西北,天柱山群峰似笋;
    翘首北望,浮山如飘泊之舟。俯瞰山下,田野如画卷,长江如玉带,山麓的石塘湖、破罡湖、菜子湖、石门湖,如镶嵌的块块翡翠。
    夜幕降临之际登临山顶,安庆城万家灯火似繁星撒地,闪烁耀目。晨曦初露,峰顶可观日出,随着太阳徐徐升起,山麓的石塘湖中也映出太阳的侧影,天上、水中的太阳相互辉映,美不胜收。
    大龙山还有古城堡峰、含珠峰、莲花峰、将军峰等二十多座海拔四百米以上的奇峰耸峙于公路两旁,千姿百态,或相对而峙,或壁崖如削,或陡峭嶙峋。
    峰峦之上,怪石林立,命名的怪石就有五十余处,形态各异。有的状若青牛、白马、卧虎、睡狮,有的形似石笋、石树、石床、石屋,有的宛如金鸡报晓、雄鹰展翅、孔雀开屏、海豚嬉水,有的貌若师徒、母子、情侣,皆栩栩如生,微妙微肖。
    大龙山以主峰三乡尖为中心,幽深的山谷向四周展开,其间溪水长流。山间常有云雾缭绕,形成云海,一望无际,波澜壮阔。云海变幻,山峦沉浮,松石隐现。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10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冲周家老屋与三百年古樟树
——安庆古宅与古树系列
第177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华冲周家老屋与三百年古樟树。

    华冲周家老屋与三百年古樟树位于太湖县晋熙镇天台村。华冲村是刘羊乡的一个村,现在这个华冲村又并入天台村,天台村原来是一个乡,在大山深处,现在天台乡并成了天台村,华冲村并入天台村,他们都并入了刘羊乡,又并入了晋熙镇。
     远远望去,这棵古树真的很高大,卒子坐骑在树下,如同一棵小芝麻。   
    华冲这棵老樟树,估计岁数在三百年左右,应是二级古树,林业局未上牌保护。

    华冲这棵老樟树,旁边还有一棵柏树,估计岁数与这棵古樟树相当,应是二级古树,林业局未上牌保护。

    太湖县历史上曾名晋熙县,县治一直在该镇,因县名而得名。“晋熙”喻光明兴旺之义。
    晋熙,这块土地,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为楚国属地。西汉为皖县与湖陵邑地,后汉省湖陵入皖县。南北朝时,属南豫州晋熙郡;隋开皇初属晋熙县,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太湖县,唐朝武德八年(625年)复名太湖至今。
    到华冲,是端午节当天,顺着水泥路一直向山里骑行,走到水泥路的尽头,有一棵老樟树,当地百姓说,打他们小的时候,这棵樟树就像现在这样大了,几十年来从未有过变化。
    华冲这棵古樟树,直径约在一米左右。褐色的树皮老枯得断了枝丫。一群鸭子从古树边的小溪游过。

    华冲村,是太湖县进入广袤的深山的第一道关口,在过去的数百年间,这里曾是大别山一条古道,沿途都是古木,这棵古樟在古道的华冲村附近。

     这棵樟树高二十余米,胸径达到二米多,树龄已经有三百多年,是太湖县的名木古树。虽然已是三百多岁高龄,巨樟却枝繁叶茂,这是一棵移民种植的古树。因为它正在村中,是数百年来百姓来往纳凉的好去处。
     在华冲,两边都是高山,一条叫毛家河的溪流顺冲而下,在一片田畈间,周家老屋是这片区域为数不多的古宅之一。
     从这幢古宅的外形看,很难一下子准确判断是哪个年代,粗糙的毛石基础,被磨得光滑的踏门石。已经风化的青砖,卒子初判这是一幢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古建筑。
     古宅没有马头墙,也没有高大的山墙。这是一幢较为普通的近代古建筑。青石制作的门框石,打磨得也比较粗糙。
     清朝建起的周家老屋是一幢古民居,地处华冲一片田畈间。周家老屋,沉淀着岁月痕迹,承载着文化印记。刘羊乡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史。
     周家老屋的大门上,有一对铁门环。从这对铁门环判断,也基本为晚清至民国时期的特征。
     周家老屋始建于什么时间,一时难以判断。从现保留在门楼前的石础造型样式看,具有近现代特征。
    周家老宅门前的青石板上,刻着这个图案,猜测是给小孩子下的什么棋使用的棋盘。
     周家老屋总建筑面积约二三百平方米,该院坐北朝南,前后二进空间,由大门、后堂组成,总进深约二十米。
     整个建筑,都建在很毛糙的石条上,屋内有一天井,解决了排水、采光、通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结合南方地形、气候,空间的处理。老屋古朴大气,简单而又质朴,现早已无人居住。
    周家老屋仅两进,一进门楼兼门厅,二进后厅,两边也设有多间的厢房,现在已经完全坍塌,不存。周家老屋也没有人居住了。显得格外的清冷、没落。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4-4-29 01:33 , Processed in 0.03151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