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陈氏宗祠暨陈独秀故居。
陈氏宗祠暨陈独秀故居位于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独秀村。
卒子于二年前到访重建后的陈氏宗祠暨陈独秀故居(纪念馆),一块巨大的“陈氏宗祠”石匾额镶嵌在门头,据说,这块石匾额是前些年挖基础时偶然寻得。
与“陈氏宗祠”石匾的还有两块碑刻,一块为“重建碑”、另一块是“捐碑”石刻。
据了解,位于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独秀村陈祠组的陈氏宗祠,于一九五四年受到洪水的侵袭,第二年被拆除,但至今仍有部分石鼓、石碑、石匾等散落在村民家中。
后发现民国十一年十二月的“重建碑”,发现碑文载有该祠系以“城股庆同之母谢太君”之名捐资重建,族人众议送两块坟地,一葬陈独秀之父昔凡公,二为谢太君百年后安葬之用等文字记载。
据老人介绍,碑中“庆同”乃陈独秀之谱名。这两块石刻长约二米,重约二百余斤,由于长年的日晒雨淋,如今已将其放入玻璃框中加以保护。
陈独秀诞生于安庆城内宣家花园,今健康路所在地的海军医院附近,现立有“陈独秀诞生地”标牌,卒子前期已经介绍过。
原白泽湖乡属怀宁,陈姓乃怀宁第一大姓,该县境内有一山名独秀山,陈独秀的笔名独秀也取自独秀山之名。
该“重建碑”的发现,对于澄清近年来有关陈独秀家世的传说,又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实物佐证。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安庆)人。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与改革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封建王朝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创始人;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
陈独秀于一九二零年初前往上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后任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二、三大)、中央总书记(四、五大)等职务,并任第一至五届中央委员。1927年7月离开中央。1929年11月因就中东路事件发表不同意见而被开除党籍。
陈独秀于1931年5月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中央书记。1932年10月被国民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抗战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重庆(原属四川)江津。1942年5月逝世。
陈独秀原名陈乾生,字仲甫。1879年10月9日,生于安徽安庆怀宁县。自幼丧父,随人称“白胡爹爹”的祖父修习四书五经,得到的评价是:“这孩子长大后,不成龙,便成蛇”。1896年考中秀才。1897年入杭州中西求是书院学习,开始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1899年因有反清言论被书院开除。1901年因为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受清政府通缉,从安庆逃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学习。
1903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拒俄运动,组织安徽爱国会。在上海协助章士钊主编《国民日报》。1904年初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宣传革命思想。1905年组织反清秘密革命组织岳王会,任总会长。后在浙江陆军学堂任教。
1911年武昌起义之后,陈独秀在杭州鼓楼张贴声援武昌起义的檄文。不久,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1913年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出狱后于1914年到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他写文章用“独秀”笔名,来源于家乡的独秀山。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发端。《新青年》推出德先生和赛先生,批判孔孟,倡导自由。1916年末蔡元培阅读《新青年》后登门恳请陈独秀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并鼓励他“把杂志带到学校来办”。1917年初,陈独秀写作《文学革命论》讨论文学改革问题,引发了国内著名学者的相关讨论。
陈独秀与李大钊等创办《新青年》副刊《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
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召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推进北伐,促进了中国革命形势的高涨。
在大革命后期,他的右倾思想发展成为右倾机会主义,执行共产国际指示,放弃对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
1927年7月中旬,中央政治局改组,他离开中央领导岗位。此后,他接受托派观点,以在党内成立小组织的方式进行活动。1929年11月,因为他因为在中东路问题上发表对中共中央的公开信,而被开除党籍。
后来,陈独秀以托派纲领并在上海组成托派小组织无产者社,出版刊物《无产者》。1931年5月,出席中国各托派小组织的“统一大会”,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中央书记。1932年10月,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在狱中,写了《荀子韵表及考释》、《实庵字说》、《老子考略》、《中国古代语音有复声母说》、《古音阴阳入互用例表》、《连语类编》、《屈宋韵表及考释》、《晋吕静韵集目》、《干支为字母说》等音韵训诂学著作。
抗战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审时度势,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四川江津,生活拮据,但拒不接受国民党的汇款。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他的墓位于安庆市北郊十里乡叶家冲月形山麓。墓碑上只有“陈独秀之墓”五个字。
陈独秀早年在新文化运动和建党之初的突出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政论家。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大专家、大学者。陈独秀一生一心为公,光明磊落,丝毫不搞阴谋诡计,不以权谋私,即使在艰苦困顿的晚年,他不接受敌人的馈赠,表现出一个革命者的刚强骨气和高尚人格。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一生毫不妥协,坚决地揭露和批判旧制度、旧思想、旧文化和社会种种弊病,代表了社会良心,为后人做出了杰出的表率。
[size=0.83em]25.jpg (370.6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2 分钟前 上传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