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过河-卒子

《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6-27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凤凰山“狮子禅庵”石刻与西风洞
——安庆风景与石刻系列
第179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凤凰山“狮子禅庵”石刻与西风洞。

    西风洞景区位于安庆市太湖县晋熙镇城北八里的花亭湖畔凤凰山。
    凤凰山源出安庆市岳西县明堂山,属大别山的余脉,因佛教禅宗五祖弘忍在此山落脚引来许多凤凰朝拜而称之为凤凰山。
    凤凰山形成于第四纪新构造运动,山峰奇异,怪石耸立,千姿百态,山体主要由万山岩体构成,地质较为复杂,多为花岗石、混合花岗岩、二长片麻岩。
   多年前,卒子曾介绍过西风禅寺,该寺建于唐朝,原名狮子庵,庵堂原有三重,青砖小瓦,砖木结构,坐东向西,为佛教禅宗五祖的道场。
    据《太湖县志》记载,清朝咸丰六年(1856年)寺毁于战火;民国八年(1919年)寺僧募捐重修。现存的中上佛殿是民国年间建筑,殿内供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消灾延寿药师佛三尊坐像。两旁大柱镌联:“妙相圆融即色即心偏十方而示现;法身常住无来无去历万劫以长春。”殿中长年香烟缭绕,钟馨常鸣,鼓声不断,善男信女往来不绝。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为该寺题写了寺名。

  西风禅寺旁有一巨石,平面如削,上面刻有“西风洞”三个行书大字,为赵朴初先生题写,笔迹流畅、字体圆润、遒径有力,是西风洞景区的摩崖石刻。
    西风禅寺,原名狮子庵、西风洞禅寺,位于太湖县城北花亭湖风景区凤凰山山腰,为省级佛教活动场所。
      
    据旧《太湖县志》记载:“狮子庵,即西风洞,城北十五里。”相传五祖弘忍大师于唐高宗咸亨二年(671年)传衣钵于六祖慧能后,因慕西风洞风光秀美,曾到洞中坐禅弘法。
    后人遂称西风洞为五祖洞。唐朝宗大历年间,高僧法智禅师来到太湖四面山,在该山创建了四面庵,后又在西风洞开辟道场,因西风洞岩石形似一啸天雄狮,于是取名狮子庵。因此,西风禅寺是一座唐代古刹,历史悠久。
      
    在西风洞壁,有“狮子禅庵”四个石刻小字,每字约十五公分,字体粗糙,显然是当年修行的僧侣所刻。
    一千三百多年来,西风禅寺历经沧桑,几经兴废。据民国《太湖县志》记载:“狮子庵于清朝咸丰六年(1856年)寇毁,仅存上殿一间。
      
    狮子禅庵面湖靠山,每每湖上生起浓雾,山顶飘起白云,仿佛人间仙境。旧《太湖县志》记载:“西风洞,有梵宇、石厨、一线天、锡杖峰、凤凰石、飞来石、仙桥等诸胜。”古代许多文人墨客刻字于石上,形成摩崖石刻。西风洞内还有二方石刻,因光线太暗无法拍摄,等再有机会,再去拍摄,据说那二方石刻是唐朝时期所刻。
      
     狮子禅庵周边有诗仙李白、宋大诗人黄庭坚、明哲学家王守仁、明朝嘉靖太湖知县罗汝芳、清朝嘉庆状元赵文楷、当代杰出宗教领袖赵朴初等名家圣哲,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迹或诗篇。
    西风禅寺始建唐朝,原名狮子庵,因其左侧有一天然古洞,洞口朝西,洞纳西风,又名西风洞。

    据《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四十九记载,佛教禅宗五祖大满禅师弘忍(602—675年)来舒州太湖,在西风洞坐禅弘法。唐朝大历年间,高僧法智禅师来到太湖在西风洞建立道场。清朝咸丰六年(1856年)毁于战乱,仅存中后两殿,民国八年(1919年)由寺僧醒悟募捐重修。
    西风洞,由一石壁立、一石斜覆其上而成洞,洞内可容数十人,洞口朝西,风从口入皆为西风,故名西风洞。洞中还有小洞,洞内寸草不生,夏夜无蚊,相传 五祖弘忍曾在洞中修炼,故又名“五祖洞”,洞内供奉有五祖雕像。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27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浒三百年古柳树与山神社
——安庆古树系列
第179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新浒三百年古柳树与山神社。

     新浒三百年古柳树与山神社位于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新浒村,这里地势较低、水系发达,浒槽河穿境而过而得名。
     古人类移民到此已经很多年了,新浒位于响肠镇南面。
     新浒村附近有群山,群山之间有古山寨叫神马峰。
     新浒村位于青龙峡谷入口处,因形似天马而得名;青龙峡谷神马峰脚下,谷深景幽,碧潭成,瀑布成群;
     七姑潭,瀑布如帘,水清见底,因其七尼姑不堪受辱投潭而得名。
     数年前,卒子曾介绍过胡氏门楼,卒子于十年前到访此处。
     据了解,胡氏元朝移民到这一带,进山一世祖胡氏在此建有古民居,现仅存中门牌楼。
     据考,此门楼为元朝建筑,建造精美,雕刻细腻,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胡氏门楼前有千年古柳一棵,据查,此树没有千年,为三百多年的古柳树,为国家二级保护树木。但遗憾的是林业部门未立牌进行保护。
     这棵古柳树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柳树了,今岳西县下浒村古柳树这一片地方还是一片沃野,这里的人们耕种,过着太平日子。在这片沃野的地带,长着一棵大树,树高数丈,树荫遮天蔽日,抬头望不到树尖。为劳累的人们提供了休息、闲聊的场所。
  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这里一直有一棵古柳树屹立其间。明朝这里还是仅有数户人家的荒茂之地,到了清朝才渐渐多了百姓,渐渐形成了村落。
    这棵古柳参天,遮天蔽日,当地居民认为,古柳树是吉祥之物,于是村民认为“古柳神树”,古代传说中,有桑梓、扶桑、空桑之说。桑与柳一样都是落叶乔木,与梓同用来喻之故乡。
    《山海经》中说:“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扶桑的本意是指大桑是由桑树衍生出来的一种神树,它是沟通人间与天堂之间的一种途径。穷桑,古代地名,因有大片桑林而得名。传说上古人物少昊、殷商的大臣伊尹、春秋时期的孔子都生于空桑。空桑后来也指穷桑。“穷桑者,西海之滨,有孤桑之树,直上千寻,叶红椹紫,万岁一食,食之,后天而老。”
     离古柳树不远的地方,古人在山脚挖了一个洞,用石料雕刻了一个小小的山神社。这座小小的山神社具体年代无法考证,从石料风化的程度看,应该是上百年历史。
     岳西县、潜山市、太湖县、宿松县等地,卒子见过很多这些的山神社,是古人祈求太平,祈求保佑的社坛,这个小小的山神社,虽未得到任何机构的文物保护,但它也是安庆地方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28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湾赵氏家族建筑群
——安庆古建筑系列
第1800篇
图、文:过河卒子
(热忱欢迎安庆各类组织、单位、机构、个人对本栏目进行商业赞助)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龙湾赵氏家族建筑群。

      五年前,卒子曾到访此处。遗憾的是,近年卒子再次到访此建筑群时,该建筑群已经部分倒塌,现如今仅能通过照片再去回忆这些建于数百年前的建筑群了。
    据清朝乾隆十二年(1747年)《赵氏宗谱》记载,太湖赵氏从宋末元初(大致一千二百七十年前后)由江西瓦屑坝迁到太湖已有七百余年。
    这份清乾隆时期的《赵氏宗谱》记载可能有误,据了解,安庆大面积移民是元末明初时期,据今六百多年。这与历史基本吻合,但时代却相差一个元朝。
     可以肯定的是,赵氏由江西瓦屑坝移民至太湖,始祖赵章甫安葬在太湖县牛镇镇龙湾村凤凰山。
     据了解,迁太湖县凤凰山的始祖赵章甫之父赵彦高生于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
     南宋德祐年间,赵章甫夫妇,带着赵水渊、赵水源、赵水泗、赵水海四个儿子,从江西省一个小港历经千辛万苦,从江西瓦屑坝顺鄱阳湖入长江,再顺着皖河、再逆长河而上,到太湖牛镇的龙湾凤凰岭歇脚,
     沿凤凰山东侧的龙湾河上游的西冲河,来到了白乐山南侧的西冲,定居下来。
     六百余年前,牛镇的龙湾一带,以及西冲一带,完全是不毛之地,古树苍苍、深山老林,赵氏先祖在河滩里捡起巨石,一层又一层的垒起来。
     西冲河两面是连绵群山,其下游地势稍稍平缓,西冲与龙湾河出口落差达百米之距,可是就是这百米的落差,人越向上流走,越是感觉山高林密。
     据西冲组老人介绍,当年与赵氏始祖结伴迁徙的还有太湖聂氏族人,同时由龙湾河来西冲寻找落脚点,聂氏族人选择了一个河边平缓地带一块小小的地盘安定下来了,渐渐形成了家族。
     据传说赵氏始祖不甘心这么小的地盘,一心继续向上游寻找,万万没想到越往上河床越陡,平缓的地带更小,眼看就要到白乐山脚了,只好在西冲落脚。
    太湖赵氏,后来向望天乡、龙湾乡、赵河乡、城西乡有序搬迁,发展到现在太湖赵氏人口在万人以上,其中赵水渊支下(渊股)人口最多,赵水源支下(源股)清朝以来读书人最多,其中赵文楷为代表的四代翰林,当代佛教领袖赵朴初就是赵水源的后裔,更是赵氏始祖赵章甫的传人。
    按照长房继承的规矩,渊股属长房,西冲地皮狭窄,赵氏到了第五代,有一个分家搬迁的过程,是怎么分家,是如何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尚未考证。
    赵氏渊股继承了西冲祖居。每年赵氏做清明的时候,太湖赵氏渊源四海四大房头都要集体来到龙湾凤凰山祭拜始祖章甫公。
    另据了解,赵河赵家是从龙湾西冲搬过来的,赵河的赵家有两大房头的人,有渊股和源股的人,这两股人都是首先从西冲赵氏的祖居地和由西冲到望天的源股祖居地搬迁来的,
    源股人落脚在离西冲隔壁的聂家冲,渊股的人落脚在候六的洪门庄,也有少量的渊股人由西冲搬迁到了唐家畈,赵家河。
    候六村的所有赵姓和赵河村、黄下村唐畈的部分赵姓都是由洪门庄分支出去的。西冲的老堂厅赵河的赵姓都有股份。
    龙湾赵氏家族建筑群,准确的名称应该是西冲赵氏家族建筑群。从建筑形式看,应该是明朝开始建筑,这一时期的建筑,大都继承于宋朝的简易建筑形式,这一时期,建筑多采用了木构架艺术、技术,民间建筑逐渐定型;装修陈设上也留下许多砖石、木材等不同材质的作品,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
    明朝,安庆地区的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清朝,民间家族建筑群,布置与装修设计水平已达成熟。在结合地形或空间进行处理、变化造型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水平。
    清朝时期,家族建筑技艺仍有所创新,主要表现在石雕、木雕、砖雕等方面的进步。这一时期,安庆地区的民居建筑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自由式建筑较多。
    龙湾赵氏家族建筑群是明朝开始建筑,经过数百年时间完善,至清朝早中期间基本建成。整个建筑布局为以堂厅为中轴,两翼分开,基础完全是河滩里的巨形鹅卵石,经过数百年的沉淀,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氛围,形成了自己的文史特点。
    西冲赵氏家族建筑群,是研究安庆文史不可缺少的环节,西冲村现在已经并入龙湾村,现为西冲组,这里却被是一个好地方。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29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河朱氏宗祠“拓林堂”
——安庆祠堂系列
第1801篇
图、文:过河卒子
(热忱欢迎安庆各类组织、单位、机构、个人对本栏目进行商业赞助)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朱河朱氏宗祠“拓林堂”。

    柘林堂朱氏宗祠,位于安庆市太湖县天华镇朱河村小河组西部。
    朱氏祠堂“拓林堂”建于清朝早期,坐北朝南。
    朱氏祠堂“拓林堂”建筑面积712平方米,为青砖小瓦砖木结构,主体一幢三进五开间,
    朱氏祠堂“拓林堂”第一进与第三进左右两侧各设一间厢房,为 管理人员居住场所。
    朱氏祠堂“拓林堂”第二进和第三进砌封火山墙,第二进是整体中最具有建筑艺术和美学价值的重要部分。宗氏宗祠内还有一块石板上有方孔,卒子猜想这可能是过去的旗杆夹残件。
    朱氏祠堂“拓林堂”第二进为祭祀、主事厅;“破五架”结构;八根大柱支撑双臂合抱粗的大梁,立柱穿枋,石雕柱础,衬斗支架。
    朱氏祠堂“拓林堂”第二进穿枋两面均有浮雕,浮雕纹饰有人物故事、牡丹、菊花、兰草、喜雀戏枚、凤凰、麒麟、动物等吉祥喻意的图案。
    朱氏祠堂“拓林堂”第二进前后廊为曲拱顶棚。各廊之间以格杉门窗作为“拥壁”;兽面瓦墙檐,前檐清水墙上粉饰花鸟及其它图案;大门两侧有一对石鼓,均以浮雕手法刻有龙凤、神兽等图案。
    朱氏祠堂“拓林堂”第三进为神堂,卒子于三年前到访此处时,宗祠正在发放宗谱,仪式很隆重。
    朱氏宗祠,位于太湖县天华镇朱河村小河组西部。祠堂建于清朝早期,坐北朝南。 图片
   
    2004年8月,太湖县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朱氏祠堂“拓林堂”长期经历风吹雨打,屋面小瓦破损;年久失修,祠堂内部分木梁结构腐蚀、糜烂;文革期间,祠堂内挑枋浮雕均被当地老百姓用泥浆涂沫。进年来,朱氏再次发出维修倡议。为了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在县文物部门的指导下,维修古祠堂。
   
     在美丽富饶的大别山南麓。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西乡的群山环抱之中,有一栋古建筑宗祠,这里依托“朱家河”这一带朱姓的家庙。
     朱氏宗祠因其建筑规格高、结构独特、设计美观大方而远近闻名,犹如万绿丛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朱氏宗祠又称“柘林堂”,这是朱氏裔孙为纪念从江西鄱阳瓦屑坝迁来太湖西乡定居的始祖寿二公,因最初落脚的地名“柘林山”而确立的祠堂的名称。
     柘林堂朱氏宗祠,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77年),嘉庆二年(1797)重建,坐北朝南。建筑面积712平方米,为青砖小瓦砖木结构,主体三进五开间。
    朱氏祠堂“拓林堂”门前操场约四百平方米,外有月塘。
    朱氏宗祠因其年代久远、建筑精美、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保存价值,而被县政府核定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体现了朱氏老祖宗高超的建筑技术与智慧,也是朱姓的荣耀。
    宗祠是中华民族姓氏文化的产物,他的兴衰存亡可从特定的角度记载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革。这处朱氏宗祠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历经天灾人祸、兴衰起落,今逢盛世,又现辉煌。
    柘林堂,解放后先作学堂、后做厂房,为地方的文化发展与经济繁荣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柘林堂朱氏裔众近万余人,绝大多数居住在太湖县西乡(俗称朱家河)及附近乡镇,还有一部分外迁到邻近县和远迁。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30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惠民曹姑庵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802篇
图、文:过河卒子
(热忱欢迎安庆各类组织、单位、机构、个人对本栏目进行商业赞助)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惠民曹姑庵遗址。

   惠民曹姑庵太湖县曹姑庵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新仓镇惠民村,该寺重建于二零一四年。
   是原太湖县曹姑庵遗址上重建的一座寺庙。新庙宇建在一片平畈之间,大殿高耸,庙内一位太湖僧尼释昌盛的努力下,广结佛缘、香火日盛。
   新仓镇位于太湖县之东南,由原花园乡、新仓镇合并而成。西临太湖县城,北与潜山县、东与怀宁县石牌镇、南与望江三县交界。
   自古至今,属太、望、怀、潜四县交通枢纽,是皖西南商贸、客流聚散地之一。属太湖县东南重镇。
   新仓镇境内河川密布、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是传统农业盛产地,是太湖县著名的“粮仓”和“花亭湖”牌优质大米基地。
   新仓镇水资源丰富,内湖、水库、低洼田、荒水荒滩,水资源丰富。
   新仓镇佛教文化源远流长,临河而建者有安乐寺、河南庵、水姑庵、曹姑庵;依山而建者有普照寺、莲花庵、滴水观音洞、朗城殿。
   曹姑庵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新仓镇鸣山村与红合村交界处,现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新仓镇惠民村。
   曹姑庵始建于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明朝,望江一带已经有很多移民繁衍日盛。
   相传曹姑名荷艳,幼善诗文;是太湖县曹寨的一名姑娘。成年后,恶霸欲逼为妾,荷艳不从逃出家门,得月华大师相救,遂皈依佛门。
   多少年后,回乡立庵,法号慧能。清朝初期,乡里瘟疫流行,慧能亲手施救,治愈近千人。
   传说状元赵文楷琉球归来路过此庵,赠茶花一株,并赋诗称赞,庵遂香火鼎盛。文革中庵堂被毁。九十年代群众捐资重建,現己恢复旧观。
   百年古庵别沧桑,宝殿雄伟香火旺。风雨茶花成传说,院内丹桂渐飘香。菩萨有灵点迷惘,神光普照佑四方。昔日状元今知晓,国运昌吉佛运昌。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1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玉泉庵禅师”石墓石塔
——安庆石塔系列
第1803篇
图、文:过河卒子
(热忱欢迎安庆各类组织、单位、机构、个人对本栏目进行商业赞助)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玉泉庵禅师”石墓石塔。

    八年前,卒子曾到访此地,并在数年前编写过双塔文章。数年过后,卒子前段时间单独再次到访此地,拜访明末清初在此修行的“玉泉庵禅师”石墓石塔。
   “玉泉庵禅师”石墓石塔位于安庆市太湖县寺前镇境内,五十年代由于兴修花亭湖水库,经过数年的生态改进,现在又增加了旅游资源。
     “玉泉庵禅师”石墓石塔位于湖光山色、森林植被的黄蜡尖山腰处,黄蜡尖位于寺前镇西北部,东临义安村,西与天华镇接壤,南临花亭湖,北与玉泉村相邻。
    “黄腊尖”海拔443米,这里有名胜古迹玉泉庵遗址,原有塔林多座,小冲组、桃花岛、赵朴初公德碑、桃花组佛教遗址、安定禅寺、风景山峰、黄胡楼凸、罗汉献肚、双凤朝北斗。
    “玉泉庵禅师”石墓石塔与香林莲禅师墓分别位于玉泉庵附近,“玉泉庵禅师”石墓石塔为石室墓,坐西朝东。
     “玉泉庵禅师”石墓石塔为三层舍利塔,建在墓室上方,塔高约三米,塔顶为三叉形。
     “玉泉庵禅师”是明朝合肥的香林莲禅师的徒弟,香林莲禅师生于明天启六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
     香林莲禅师年轻出家,原在安庆大龙山修行一段时间,后辗转到江浙一带修行,最后到太湖县洞山寺途中,经过罗溪一带,感觉罗溪是个好地方,环绕着古朴静谧的村庄,于是在黄蜡尖山腰处建有玉泉庵,初到这里,人烟稀少,仅与“玉泉庵禅师”成为师徒,相依为命。
     明朝末期,战事频繁,香林莲禅师与“玉泉庵禅师”广结人缘,先后到玉泉庵修行的人越来越多。明朝末清朝初期,香林莲禅师与“玉泉庵禅师”都已年迈,他们在此开山建庵已有数十年时间,成为这一带有所名望的寺庙。
     清朝康熙年间,已经初具规模的玉泉庵彻底脱胎换骨,依山借势,新建的庙宇一进接着一进,翼角交错,屋脊纵横,十分壮观。
     “玉泉庵禅师”于清朝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圆寂,圆寂后,其徒弟们为开山“玉泉庵禅师”建起高达三米的石墓石塔,塔身刻有“康熙三十八年”等字样。石墓室框架结构,内置“玉泉庵禅师”圆寂后的舍利缸,后被毁。
    “玉泉庵禅师”为女性,生卒不详。太湖本地出家修行比丘尼。师从香林莲禅师。与香林莲禅师感情深厚。清顺治年间,玉泉庵在二位禅师的创建下建起禅堂,订立规章,让庵里诸尼有个较好的习禅场所和共守的规章制度,并将玉泉庵发展成众尼整肃、戒行森严、禅观清寂、法席俨然的寺庙。
  “玉泉庵禅师”,俗姓胡,法名宝泉,安庆太湖人,明末清初佛教临济宗女性禅师。据玉泉庵附近百姓介绍,“玉泉庵禅师”但命运不济。年少嫁给村民,不久丈夫过世。后由于伤痛,看破红尘,师从玉泉庵香林莲禅师。
 
    据“玉泉庵”附近的百姓介绍,香林莲禅师与“玉泉庵禅师”在此修行多年,从明末至清初,为附近的百姓做善事、结人缘。“玉泉庵禅师”石墓石塔结构的石塔,在整个安庆地区为唯一石墓石塔,非常的珍贵。
    “玉泉庵禅师”石塔为六边形实心楼阁式结构,塔基砌叠在石墓之止,塔身逐级收缩,塔身腰檐瓦楞翼角纹理清晰,轮廓比例得当,显示出成熟的雕刻技艺。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2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泥老街“产氏染坊”旧址
——安庆商业系列
第1804篇
图、文:过河卒子
(热忱欢迎安庆各类组织、单位、机构、个人对本栏目进行商业赞助)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黄泥老街“产氏染坊”旧址。

    黄泥老街背靠潜山流下的皖水河,这里是皖水上的一个千年港口,又称黄泥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县级市)南部,是潜山的南大门,距潜山县县城四十多里。
    黄泥老街三面环水,一面傍山,地处一片平畈地区,土地肥沃,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黄泥港是潜山与太湖两县的边界重镇,地处潜山、太湖、怀宁三县接壤处,“一脚踏三县,一帆通四海”是黄泥镇最为现实的写照,素有“三县重镇,五邑市场”之称。
    相传元末明初移民当中,以孔、高、金三姓移民落户黄泥港,于是黄泥洲就有了六家店,故史书说“河南一条街,河北六家店”。
    明朝天启年间,黄泥港靠后店铺渐渐增多,形成以今天卒子介绍的产氏染坊为主的商铺较为集中的黄泥街,店铺发展到几十家。
    清趄嘉庆年间,街上店铺已有两百余家,成为潜山县第一镇。清朝道光年间,大小店铺超过数百家,人口三千有余,成为驰名全省的古镇之一。
    黄泥古镇临水兴镇成市,古商贸繁盛数百年。流经黄泥镇的皖水河,历史上皖水河面宽阔,黄泥港是长河中游的重要停泊码头。
    黄泥老街街区南傍长河而建,水映山奇,山衬水秀,农耕文化积淀深厚,黄泥镇人烟稠密、市场繁荣,山区的木竹、生漆,经山口至省城安庆再运往各地;外埠的货物,经水陆通道运到黄泥。
    黄泥老街的产氏染坊成为外地货主、船工在此争相购买的产品,并远销很多地方。历史上曾有南京秦淮河繁华相仿。
    清朝咸丰年间后,太平军路过黄泥老街,黄泥街周围成为清军与太平军的主战场。清军将领胡林翼、多隆阿与太平军将领陈玉成、李秀成多次在黄泥街、西竺寺一带大战,双方投入兵力各达数万。
    据民国《潜山县志》、《曾国藩全集》、《胡林翼全集》等皆有记载,至今黄泥街保留有营盘遗址。辛亥革命后,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军队多次经过黄泥街。夏斗寅部队在黄泥街驻扎数月。军阀混战期间,市镇萧条,经济萎靡不振。
    黄泥老街以中街为核心,向四周延伸出上街、下街、毛竹巷、油坊巷、金家桥巷、营盘巷、车水巷、霹雳巷及刘家巷等三街六巷,拱抱古镇。
    产氏染坊位于金家桥,是一幢皖派皖系建筑风格的古建筑,白墙黑瓦,店面开两开间,明清时期建造,为二层店铺,前店后坊。产氏染坊为穿枋式、外墙内枋、砖木结构,青砖黛瓦,两侧墀头,砖雕斗拱,齐檐封火、硬山顶,一楼石槛响板门,二楼女墙格窗,构筑精巧绝伦、恢弘气派,古街传统建筑群总体保存状况良好。
    黄泥老街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历来文人荟萃,名人辈出。诸多各族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遍布了三街六巷,应有尽有。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3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凉亭坳红军百年“瞭望枫”树
——安庆近代革命与古树系列
第1805篇
图、文:过河卒子
(热忱欢迎安庆各类组织、单位、机构、个人对本栏目进行商业赞助)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河图镇凉亭坳红军百年“瞭望枫”树。

     凉亭坳红军百年“瞭望枫”树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河图镇凉亭坳汪胡氏宗祠东头斜对面,卒子于六年前到访此处。
     凉亭坳红军百年“瞭望枫”树是一棵生长了约五百多年的古枫树,它原是汪胡氏祠堂的风水树。
     凉亭坳红军百年“瞭望枫”树高约三十余米,直径约一米三余,周长约四米余。
     凉亭坳红军百年“瞭望枫”树身躯庞大、遮天蔽日,但它却与几十米外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纪念亭辉映成趣,一里一外形成了一道非常靓丽的风景;它有一个富有红色历史意义的名字,叫做“瞭望枫”!
     这棵古枫树有着一个非常美好的传说,凉亭坳实际是地处高山之上的一处凹地,汪胡氏先祖来到凉亭坳后,发现此地物产丰腴,土地肥沃,决定在此定居。为坚定信心,便栽下了此树。从此,这课枫树便与汪胡氏风雨同舟、相依相伴数百年。如今,这棵枫树同汪胡氏子孙一样枝繁叶茂。
    安庆地区境内有许多饱经风霜、苍劲古拙的大树,在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里,见证着军民浴血奋战、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卒子将一一向全国人民介绍。
     据史料记载,1935年2月3日,农历除夕,鄂豫皖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书记高敬亭,在凉亭坳汪胡氏宗祠主持召开会议,传达鄂豫皖省委的指示,分析形势,决定成立鄂豫皖边区新的领导机构,整编部队,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
     为加强警戒,让哨位放得远,有几名战士登上村头大枫树,严密关注着村外的动向。正当红军召开大会时,凉亭坳的联保主任兼团防头子汪咏潭听说凉亭坳来了红军,为探听虚实,带着团丁,潜至离凉亭坳约五里的牛马寨上察看红军动静。他们看到凉亭坳上红旗飘飘,红军战士来往穿梭,吓得个个瞠目结舌,仓皇鼠窜。
     红二十八军在凉亭坳建立革命根据地,老枫树默默地矗立在村头,为红军战士站岗放哨,保卫他们的安全。为纪念这棵古枫,当地政府专门为其立了碑,铭刻了碑记,并称此树为红军瞭望枫。
     红军撤离根据地时,国民党军进驻凉亭坳,将留下的红军伤员一一杀害,将烈士头颅悬挂于树上,鲜血顺着树干往下流,染红了斑驳的树干。
     一九八二年,原红二十八军特务营营长、中共第十二届中央纪委委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林维先重返凉亭坳,看到这棵老枫树时泪流满面。他深情地抱着大树说:“老枫树啊老枫树,你还记得我吗?今天我又回来了……”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是皖西地区的一支红军部队。一九三三年,由红二十五军第二二一团和特务营为基础组成红二十八军。军长廖荣坤,政治委员王平章。
     随后,红二十八军一部留在皖西,主力转战至鄂东南与红二十五军会合,并进行整编,以集中力量对付国民党军对鄂豫皖根据地的“围剿”。
     红二十八军主力改编为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留在皖西的部队和部分游击队组成红二十八军第八十二师。后红二十五军七十四师部分部队回返皖西,与红二十八军八十二师会合,重新组建二十八军,军长徐海东,政治委员郭述申,下辖八十二、八十四两个师。
     一九三五年,红二十五军西征后留下的部队与鄂东北独立团又重组红二十八军,未设军长,高敬亭任政治委员。下辖第八十二师和手枪团,坚持鄂豫皖苏区的斗争。一九三八年初,红二十八军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3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柏子山清初一品官员杨汝谷墓
——安庆古墓及名人墓系列
第1806篇
图、文:过河卒子
(热忱欢迎安庆各类组织、单位、机构、个人对本栏目进行商业赞助)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柏子山清初一品官员杨汝谷墓。

     杨汝谷(1665—1740年)、字令贻,号石湖,江南怀宁人(原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人、现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山口乡人),故居在今赵朴初故居原址一带。为清朝名臣,官至左都御史,从一品,为怀宁县在封建时代官阶最高者。
     杨汝谷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进士,授浙江浦江知县。后因政绩突出擢升为礼部主事,迁郎中,又授监察御史。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权力很大,责任也不小。但杨汝谷为人正直,他“在朝为官,始终一辙,公私分明,持身廉正”,“遇事必言,未所阴僻”。
  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升通政使,迁左都副御史,疏言直隶受水灾,请运关东米十万余石至天津,留南方漕粮十万石存河间、保定,分贮备赈。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兵部右侍郎,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转左侍郎,兵站驿站积弊一清。复奏堤堰浚筑事宜,都得到雍正帝采纳。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充顺天乡试正考官,十一年充会试总裁官,校士有法,选才得当,“诏许紫金城骑马”。
  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奉命祭告南岳,转户部左侍郎,升都察院左都御史(掌整饬纲纪、查核官吏)。乾隆三年(1738年),杨汝谷以年老屡疏乞休,获准。他在离开京城前,临行至宫门谢恩,乾隆皇帝令左右搀扶免拜,赐绒结顶帽,御书楹联。杨汝谷回到老家安庆府怀宁县后,仍食原俸禄。乾隆五年(1740年)在自家老屋去世,享年七十六岁。由乾隆皇帝赐祭葬,为卒子今天介绍的杨汝谷墓位于石门湖纱帽山顶,谥“勤恪”。著有《静用斋诗集》十五卷,《家塾迩言》一卷。
     在“康乾盛世”中,安庆有数位清初官员被几朝皇帝赏识和公开表扬,除卒子介绍的桐城张廷玉外,就是怀宁杨汝谷了。四年前,卒子再次拜访这位被皇帝树立为大臣的楷模、好官的典型的清朝一品大员杨汝谷墓。在清朝“名臣”中,其形象挺光辉的。
  清朝皇帝习惯于用朱砂红笔批阅奏折,鲜艳而醒目。雍正数次评价臣僚时拿杨汝谷做参照,朱批道:“像杨汝谷,老成实在人。”又:“人聪明,像杨汝谷。”到了乾隆执政时,杨汝谷仍“以笃谨被上眷”。
  杨汝谷授监察御史期间,负责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权力很大,责任也不小。如果操权弄事,是很容易发财的;如果做好好先生,谁也不得罪,也是很好混下去的。杨汝谷却是个挺正直的人,特别看重为官者的责任和法律的威严,他“在朝为官,始终一辙,公私分明,持身廉正”,“遇事必言,未所阴僻”。
  杨汝谷用一首诗表达了自己的信念和思想:“法立奸胥畏,心清案牍稀。此方经巨浸,轸恤念民依。”他在碑文《天坛进贡东岳散司白纸簿籍老会》中写道:“夫神能福人,亦能祸人,赏善罚恶,天道不爽,正直之神,皆应如是。”“《经》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文》曰:‘天道福善祸淫。’祸因福果,圣人弗讳,然则纸簿之说,善恶具载,纤毫必报。信其事者,真如目击。明可以舞文法,而不可以欺鬼神。”
  清朝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河南南阳总兵官高成手下一个士兵,不满于地方官员查办赌博,领着几个人跑到知府署内闹事,将知府沈潮绑架到兵营教场,进行围辱,限制其人身自由达三天之久。对此,御史杨汝谷随即上奏弹劾军中相关官员。康熙命刑部尚书张廷枢、内阁学士高其卓前往察审。随后,康熙就“南阳镇标兵丁闹事”做了谕示:传闻此等人皆诡冒营兵,伙同二三百人诈扰百姓,不独河南一省,别省亦有。康熙下令各省严查,并召集大臣开会,出台了禁约,即时实施。从此之后,营兵如果生事扰民,挟制地方官员,按首犯、从犯进行治罪,管官革职,兼辖、统辖官、提督、总兵官分别降级调用处罚。文官知情不报者降级留任。第二年五月,清政府对南阳闹事士兵做出判决:首犯王爵斩立决,从犯刘长子等绞监候,游击王洪道斩监候,把总罗士英杖责充发,总兵官高成革职。
  在“南阳镇标兵丁闹事”事件之前,康熙皇帝对杨汝谷也许只是印象不错,而此事件之后,康熙对杨汝谷刮目相看,予以重用。几年后,康熙去世,雍正即位(1723年),杨汝谷升为通政使和左都副御史,参与国家大政、大狱及会推文武大臣等朝廷大事。这年,直隶遭受重大水灾,天津城、濠皆被洪水损坏,杨汝谷上奏道:“直隶去年被水州县,存仓民谷,尽数发赈畿辅积贮,宜预请运东关米十万石至天津,截留南漕米十万石存河间、保定适中地分贮。”杨汝谷的顶头上司和雍正都接受了他的建议。雍正二年,杨汝谷升为兵部右侍郎。雍正五年转为兵部左侍郎。此前全国兵站驿站积弊重重,效率低下,杨汝谷到任后虽非史书所言“积弊一清”,但积弊至少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变。
  乾隆皇帝即位后,杨汝谷调任户部侍郎。户部工作主要是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情况。杨汝谷关注民生,老老实实地为老百姓做事,急百姓之所急,他上疏道:“河南荥泽地滨黄河,康熙三十六年河势南侵,县地多倾陷。民困虚粮,流亡远徙。”乾隆命令河南巡抚进行考察,结果跟杨汝谷反映的情况一样,于是皇上同意免征荥泽县滨河地亩钱粮五百九十余顷和湖北太和山(今武当山)香税,百姓称颂不已。
  从杨汝谷的一首杂诗中,可以看出他的聪明睿智:“神龙蛰深渊,杳冥人莫测。玄豹隐南山,泽肤甘不食。造化本无端,归藏始生息。气盛物所尤,名高德之贼。卓哉先民言,士必先器识!”杨汝谷特别推崇为官的清廉,他有诗《闻钱彭源卒于苍溪诗以哭之》云:“烛暗窗昏夜黯然,惊闻巴蜀讣音传。一官薄俸蚕丛外,万里全家鸟道边。但有清名堪寿世,更无灵药可延年。伤心堂北孀亲老,哭向秋风暮雨天。”
  乾隆三年(1738年),杨汝谷以年老为由多次申请退休,最后得到了批准。他在离开京城前,乾隆皇帝召见了他,赐了一副亲笔书写的楹联和一顶红绒结顶的帽子。杨汝谷回到老家怀宁后,入住于安庆天台里。杨汝谷晚年家境不太好,等他去世后,儿孙们的日子就过得更是艰难,为了吃饭活命,甚至决定将房子卖掉。就在这时,太平军攻陷了安庆城,杨家人逃难去了他乡,房子落入太平军手中,成为办公用房。清朝咸丰十一年(1861年)八月初,湘军“克复安徽省城”,杨家的房子转而成为湘军的粮台(清代行军时沿途所设经理军粮的机构)。到同治三年(1864年),天台里9号终于有了新主人,他就是赵朴初的高祖赵畇(状元赵文楷第四子)。
  杨汝谷于乾隆五年(1740年)在自家老屋去世。家境贫寒、卖字画维持生活的桐城人陈度《怀杨石湖》诗云:“酒杯安得同君把,趁我今朝卖画钱。”折射出两个穷文人相同的生活窘境,而杨汝谷毕竟是从高官位子上退休还乡的,真是不可想象。
    四年前,卒子与几位驴友曾到杨汝谷墓前凭吊。杨汝谷墓位于山口乡百子村石门湖纱帽山上。为夫妇合葬墓(杨汝谷夫人姓刘)。有墓圹、墓碑,正前墓圹石上是浮雕仙鹤图。距墓二米处立方形华表一对(两只),高近二米,左右两侧的碑文由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题,时间为“大清乾隆十一年岁次丙寅孟春月丁丑吉旦”(1747年)。张廷玉小杨汝谷七岁。当年政坛上两位同乡一次联手。即由张廷玉题额、左都御史杨汝谷撰文的《天坛进贡东岳散司白纸簿籍老会》碑在京城造成了不小影响。转眼一个故去,一个为先逝者题署碑文。可谓“槐阴一枕还乡梦”(张廷玉诗)、“黯淡寒云饶一邱”(杨汝谷诗)。
    杨汝榖墓地位于安庆市大观区山口乡百子村石门湖畔狮子口大桥左侧的纱帽山之巅,为夫妇合葬墓(杨汝榖夫人姓刘)。为夫妇合葬墓,海拔四百米,有墓圹、墓碑(无字),正前墓圹石上浮雕舞鹤。左侧碑文:故光禄大夫予告都察院掌院左都都御史加之三级湓勤恪杨公漳汝谷大人之墓;右侧碑文:故诰封一品夫人杨母刘太夫人之墓。两碑均同样署:“经廷讲官太得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三等伯加十级张廷玉顿首拜题。”时间两碑均署“大清乾隆十一年岁次丙寅孟春月丁丑吉旦”(即1747年)。两碑同署其两孙、曾孙、玄孙名。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5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羊角寨
——安庆军事旧址遗址系列
第1807篇
图、文:过河卒子
(热忱欢迎安庆各类组织、单位、机构、个人对本栏目进行商业赞助)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羊角寨。

     安庆怀宁县与望江县之间一带是典型的丘陵与山地结合部,
     这里平畈多、树多,湖泊多,太平军过境安庆市怀宁县,向西是望江县,向北是潜山县。
     在这片三县交界的地方,有一片大约二三个平方公司的羊角山,因人烟稀少,兵匪时常接踵而行。
     当地民众为了躲避兵灾匪患,或是一些强人占山为王,自古就有上山修城筑寨的传统,现今仍保存着羊角寨遗址。
   羊角寨一部分位于安庆市怀宁县境内、一部分位于望江县境内。
     羊角寨部分寨址属平原丘陵地带。在这片羊角山周边,全是一片田畈,自古以来这里有田难种,匪患严重。
     强人匪盗常聚集在此,拆屋建寨在羊角山中心地带,屯兵养马。
     传说该寨是明朝末期开始修建。现该地在民国时期建有刘家老屋。
     原羊角寨有石寨墙四、五里长,部分由拆周边百姓屋基青砖构成,如今这些石寨墙已被周边百姓搬走,只剩下寨基。
    太平军越境安庆,总是兵分几路,他们其中一路经怀宁县过望江县,
    见望江与怀宁这一带的羊角寨地形良好,将行军部队在此屯营数月之久。
  羊角寨后被清军攻破,太平军残余力量经羊角山向潜山溃逃。
  “羊角寨”并不是说羊角山像一只羊角。而是当时匪盗出没时,太平军借此地建寨,
     太平军中将一部分伤兵在此养伤,并在为首的将领重修此寨。
     羊角寨石块垒砌,原有东、西二个寨门。以后,清军仍然攻打此寨,太平军败走后,此寨也就荒废。
   有百姓传说,当时明末清初,明朝将领曾在此建寨抗抵抗清军,后兵败战死,葬于寨内。
     羊角寨内有一地名“饮马池”,据说是当年练兵养马的地方。现仍能见到此潭。
   安庆,还有很多太平军建的山寨的遗址,卒子将继续向大家做介绍。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4-11-25 14:37 , Processed in 0.03408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